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是否有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接下来由小编整理了大班5的加法教学反思,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这次公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些考虑不全面,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幼儿出勤不是很好,有的幼儿5的加法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到),如果把这词目标制定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会给好,另外,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待于加强,讲课时候有些紧张,把事先预定好的内容由于紧张给忘讲了。
二 、师幼互动
班级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表现都很出色,也很配合老师,上课时候积极表现,大胆发言,在进行过河的游戏的时候幼儿能为同伴去鼓励,加油,让我感觉到孩子们的有爱和善良。
三 、公开课体会
每次公开课,都会有所收获,看到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在和自己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和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思大大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将反思后的想法填补到展示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还要反思的是:我们平日的教学活动不能总是在一次次试教中进行,没有时间让我们反复的修改活动环节,所以课前反思尤为重要,让我们具有前瞻性,想到活动中的可能性,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预设提问、有效回应、精炼小结;执教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原备课内容,解决新生成的问题;课后深刻反思,尽量在今后类似的活动中避免重复错误,少走弯路,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作为一个学前班的数学老师,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幼儿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上这节《5的加法》,我想了很多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小鸟从美丽的大森林飞到草原上,落到草地上吃草”这样一个情境。让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鸟,课件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让幼儿说说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让幼儿自己提问,老师删选幼儿的问题,保留“一共有几只小鸟?”然后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对加法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接着我把幼儿引入“气球图”,看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一说,让幼儿带这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幼儿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道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又要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大班5的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