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余字中引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像“官倒”这样重大的经济问题,写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专著加以阐述,也未必说得透彻;作者却以千余字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深刻而敏锐的思考,实属不易。

  教学反思

  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老师遭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或是回答不到位,或是干脆“不知道”,或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乱说一通。听课的老师在下面议论说,看起来,这些学生的素质太差。在说课时,授课老师自己也说:“我带的这个班是省招班,虽说学生总体成绩很好,但语文素质也并不咋地。”,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授课老师一再说,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越来越难教了。

  为什么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会有这样的“死气沉沉”的表现?让我们先把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回述一下。

  课题:庄周买水。课时: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填写《庄周买水》故事情节表,让学生分析表中所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接着老师就课文阅读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就故事新编类作文,如何利用好“故事”、如何进行“新编”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几篇故事新编类作文进行写作训练。

  应该说,整个教学设计是颇为精心的。正像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所评说的那样。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达成。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活动看成是最重要的。同时,老师还把阅读与写作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整堂课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者始终关注价值观的导向,注意思维训练与价值观导向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分析。

  但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入不进去、动不起来”的现象呢?我们组织老师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细致地分析,认为问题出现在老师就阅读文章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上。试看这几个问题:1、根据表格低得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不对路)2、明明在东海可以买到水,却让庄周绕了许多弯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不到位)3、(从一元一吨水,到50元一吨水)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学生回答准确)4、这些人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人?(在老师的反复的诱导下得出了“官倒”、“官商”“倒爷”)5、这些人做了什么事给庄周带来了痛苦?(费了很多的口舌,老师导出了“买空卖空”“哄抬物价”)6、为什么海神若自己不赚钱,却让给别人发财?(学生多回答“用钱买政绩”、“上下勾结”,老师目的是导出“把持资源,以权谋私”)7、这揭示了社会上的怎析的现象?(学生回答不到位,老师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来引导)8、庄周喻指社会上的什么人?(学生回答:“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老师不想得这个结论,而是“作家”“弃文从商者”)9、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聂绀弩的杂文像一把箭,杂文都会直接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这篇文章为什么不这样,却选择了庄周买水为什么?(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回答更是很难到位)10、作者为什么用海神若这个人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过的课文,回答较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10个问题大多是无意义的问题,教者力图循序渐进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但是由于太注重了这一点,把问题切分得过小、过细、过密,甚至循环往复,没能调动学生思维兴奋点。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了这一点,反而把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东西遗漏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者从“教”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关键是问题的提出要有意义,什么是最有意义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嚼碎了的东西没味道。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概念“阅读的思维模块”,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阅读就好像“鸭子吃乌牛(田螺)”,或曰囫囵吞枣。事实上阅读者在阅读时对问题的思考决不会单打一的,披文以入情是形象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之点就在于,它是把感觉表象综合起来,甚至是把各种概念综合起来涵泳、体验、感悟。那么阅读教学为什么不遵循这种阅读的规律呢?阅读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切分得过于琐屑,而又追求所谓循序渐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有时可以是“散打”的,不妨留有空白,进行跳跃式思考。从这一点上来看,阅读中问题应该是包含有大量信息的、有分量的问题。

  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像一把火正好能点燃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就充满了精、气、神。

【庄周买水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庄周买水

2.庄周买水教学设计

3.《庄周买水》教学设计范文

4.刘征散文《庄周买水》

5.庄周买水课文主要内容

6.《庄周买水》课本剧台词

7.庄周买水课本剧剧本

8.《买水果篮》的教案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