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识字三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识字指的是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脑中与抽象化的文字联系起来。主要有象形识字法,阶梯想象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等等。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理想识字三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识字三》教学反思一

  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一块重头戏。至今,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学习生字的方法,再加上平时的课外阅读、生活识字、课前预习这些做铺垫,在课堂上的识字我们就主要以学生互测、合作交流为主。但由于每个孩子识字的起点不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学情,我在集中识字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难度渐进的梯度:第一关,伙伴互考认字;第二关,伙伴交流口头组词;第三关,用生字口头造句甚至连词成段。这样的设计就给了每个孩子充分展示的平台,起步慢的孩子可以选择第一关进行汇报,成绩较好的孩子都能顺利进入第二关,阅读跑得比较远的则可以较快进入第三关的展示。这种梯度给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讲。

  在真正的有效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抱着这种理念,整节课我的设计都是力图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例如在解决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雨字头”“虫字旁”“木字旁放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的不同变化”中,我使用给生字做了分组,并让孩子们思考从这些分组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入手,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另外,“对子歌”的特点也是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而得出规律,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得出的结论相信比老师灌输几十次还要有效。

  以读为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本课属于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子歌”,如何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书声朗朗而又不觉得枯燥呢?怎样才能让孩子通过朗读后能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呢?居于这一思考,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学习初的反复自读、学习中的合作对读、男女生的拍手赛读、配图感情读、学习后的拓展悟读……课堂上的多种途径的朗读,孩子们学趣高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学目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识字三》教学反思二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表意性是我国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册中《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

  把单调的汉字渐渐丰满起来,学生就有了识字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

  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只是美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搁浅,由于提问范围过大(你记住了哪些字,看了图对照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表述并不如我的预设,实际上仍是我的讲多于学生的“发现”。很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悟汉字博大的文化,但常常找不到突破口。

  不由得又想起了一个老师说的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多么伟大的字眼“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看来我的学习、备课时间还得增多!

【理想识字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识字2》教学反思三篇

2.识字3教学反思

3.《识字5》教学反思

4.识字6教学反思

5.识字5教学反思

6.识字教学的反思

7.识字1教学反思

8.识字8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