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泥板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导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雕泥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雕泥板教学反思

  篇一:雕泥板教学反思

  《雕泥板》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些新鲜有趣的内容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出手一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老师在开始部分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兴趣导入,让他们对雕泥板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给机会尝试,所以时间的分配上得把握好一个度。

  《雕泥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浮雕作品图片,通过老师的及时讲析让学生从浮雕的材质、形状、作用、内容几个方面有个较专业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专业性比较强,但是课堂上不需用那些专业术语,用最简单的方法与语言进行讲解孩子们会容易接受的。

  篇二:雕泥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技法虽多,但主要还是引导学生看作品,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去表现这些造型。教师只是小结一下学生的想法,把方法的主要特点用最简练、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把技法的细节用照片的形式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在整个课里,教师没有详细的示范,不需要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地做作品。学生在思考、了解基本技法后,自己组合运用技法去表现自己想做的东西。所以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作品,不会禁锢学生的想法和创造力。

  篇三:雕泥板教学反思

  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

  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转一转,捏一捏。”“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饼一样。”“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象小汤圆!”“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那……搓一搓呢?”“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的抢答起来。“答得好!同学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手指灵巧的话,可以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做橡皮泥的话呢?比如……我只能给你们用搓的方法。”“啊?!!”全班同学立即动起了脑筋。“怎么可能呢?都是面条一样的条形,怎么把它们粘起来啊?”“哦!!我知道了!”有同学立即喊了起来“可以把它们盘起来啊!”“对哦”马上有人同意。由此,我顺利的进入到了本课的课题《拼泥板》。

  接下来的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最后,在其中的一个班里得到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优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我立即收藏,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用数码相机把优秀学生作品拍下来,然后把作品归还给学生。知道自己的心血作品可以拍照上传到学校的网站里,爸爸妈妈可以在网上看到,同学们高兴极了,纷纷问我“王老师,下次美术课上什么内容?要带什么工具,你写出来啊。”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上美术课,而且主动要求带工具,我心里也很高兴。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