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一课是一篇文言文,我觉得指导学生理解这类文章,必须重视方法指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人买履优秀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郑人买履》是初中生学得第一篇文言文,而文言文里又有许多语法知识需要学生来掌握,如: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我认为这些知识不能单靠教师的一位灌输,而应该让学生在对文章有所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起文言语感。
上课之前,我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寓言,介绍《郑人买履》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先从一个大的整体来接触文言文。通过交流预习感受,探讨总结文言文四步学法::读准、读通、读懂、背诵。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原文、探究寓意和背诵积累
课前交流预习感受,既可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洋溢着自主学习的气氛。
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中有些异音字,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郑人买履》中“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一句的“度”不读“dù”而应读“duó”。“宁信度”一句中的“度”应读“dù”。因此,在初读文言文时,我让学生先仔细听教师范读,在课文上标记易错字,接着自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为止。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解决了读通、读顺文言文的问题。
苏教版的《郑人买履》文言文有比较清晰移动的注释。因此细读课文时,学生对文章内容也比较好理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一些比较特别疑难字词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联系上下文,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说清楚,以达到读懂文言故事的目的。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了文言故事内容,品出其中的味道、思想感情后,这时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学生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但是,由于课前学生预习没有做充分,这节课我的教学进程亦未没有把握好,诵读不扎实以至于没有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个做容易出彩的环节。
之所以说学文言文难,是因为文章里经常会出现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我们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郑人买履》中的“度”前后意思不同,一个解释为“量好的尺码”,另一个解释为“量长短”,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还有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在《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小故事出现五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但几个“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有动词“到~去”的意思,有名词“尺码、脚”的意思,情况比较复杂,教学时学生先找出所有带“之”的句子,然后弄清楚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分类汇总,在全班进行交流,得出“之”有两种用法:1、代词,代表某种事物;2、动词,到~去。同时还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综合比较、触类旁通,才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之目的。
俗话说读书志在明理。《郑人买履》以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表达深刻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一谈学完课文之后的体会,说说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受到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阅读质量。
这则文言文寓言内容精炼、生动,节奏明快,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在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对理解寓言寓意以及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依据故事文言文故事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限,因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此次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合作探究郑人形象,通过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对郑人,对课文的寓意更加理解。另外课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等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要深知熟记,并在课后复习积累,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初一的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位,进而积累,日后再细作研究。可是考试时却考得相当精准,那么如何设计文言文教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度?这还需要教师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把握。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以有效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1.关于诵读
《郑人买履》是一篇文言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要求只是“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情感与内容”,所以教学设计中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诵读文章。这样的诵读,在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身上,是适用的。但是对第二次碰到文言文的学生,则应当减少诵读的时间,创新诵读的方式,才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关于寓意
本课的寓意理解是难点,学生的思维,需要从“用度是对的”这一个层次,上升到“时间不够时还坚持用度就不对了”这一个层次,从而体会到“变通”的真正含义“随条件变化而改变应对方法”。如果不把学生的思维的口子撕开,学生永远停留在书面的“变通”二字,却没有真正的理解。
要让学生认识到“用度是对的”,必须让他们知道“度”的作用是帮助郑人买到长短合适的鞋子。这样,用“度”顺理成章。然后对比文中郑人用“度”却不对这么一个事实,从而打开了他们的思路。
3.关于考点
虽然课标的要求异常简单,但是一线的老师们都会考虑到考试的现实问题。在本课中,考点有三:其一,“履”字的字音、字义。其二,“度”字的字音、字义。其三,准确说出寓意。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浸润这二字的字义,也必须出示完整的表述寓意的句子,加深学生的记忆。
4.关于教材解读
本课,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有另外一个思路。从课文第一句,作者就在树立郑人呆板的形象:别人“且置履”,直接上店里用脚试,他“且置履”,却“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课文中间写他买鞋又丢三落四忘了带尺寸,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都这样了,还想着“反归取之”,最后“不得履”,还一本正经给人说自己“宁信度,无自信”,到此,郑人呆板不知变通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解读文本,学生对于韩非子谋篇布局的功力也能感悟一二,立意就会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