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常见结构的认识”是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三、教学概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教学重点是结构概念,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应力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片段
……
(板书)【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1、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
(板书)【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蜂窝、鹰的身体的结构。
要求学生说出蜂窝、鹰的身体结构的优点在哪里。
3、引导让学生归纳结构概念:
(教师板书)【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关键词:有序 搭配
4、让学生阅读案例:
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5、让学生思考:
⑴阅读案例以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⑵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启发学生回答: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6、重点讨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提问:为什么鹰可以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面上的动物?
学生:这是因为它的眼部结构比较特殊。人类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都有一个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鹰眼中的中央凹却有两个,这两个中央凹的作用不同,其中一个专门用于接收来自鹰头侧面物体的像,另一个用于接收来自鹰头前方物体的像。这样,老鹰的视觉范围就宽多了,能兼顾前方和侧面。
为什么要研究鹰眼的结构?
学生: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鹰眼”导弹系统。这种导弹系统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并跟踪攻击。
教师:用“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说明“鹰眼”导弹系统的打击精度。
3、根据你所学过去的物理知识,画出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草图。
4、进一步拓展:
⑴ 除了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鹰眼”导弹系统以外,你还受到哪些启发?
⑵ 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象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
⑶ 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
⑷ 人与动物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劣势与优势。
我们人类好多地方不如动物,不能象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不能象鱼一样在水中欢快游荡,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气不如虎。人类凭什么能成为动物界的统治者呢?
启发学生回答:凭大脑,凭学习,人类把几千年知识在几年十几年中继承过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番,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
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竞争,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不断学习。
⑸ 假如鹰也能够象人一样学习,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幅什么图景?人还是动物界的统治者吗?
⑹ 结构为何如此这般的神奇?
……
五、教学反思
(一)闪光点
1、对教材进行了挖掘
顾建军主编的江苏教育版的教材《技术与设计2》精选了一些很好的案例。“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很值得深挖。我让学生自学了这个案例之后,并不是要学生回答案例中的相关知识就完事。而是要学生讨论并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研究鹰眼的结构?这个问题较易回答,通过对鹰眼结构的分析研究把成果运用到技术领域,开发出新的产品,如导弹跟踪系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象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非常安静,随后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同学们议论纷纷,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
“人会具有老鹰的辨别力”。
“人会变成‘超人’”。
“会出现新的犯罪”。
……。
第三个问题是: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上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又是几个同学抢着发言:
“有这种可能,现在我们能够破译人的遗传密码”。
“可以通过把老鹰的基因移植到人体上来,使人类视网膜具有两个凹槽”。
……。
课上到这里我仍然继续发挥:“看来我们人类好多地方不如动物,不能象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不能象鱼一样在水中欢快游荡,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气不如虎。人类凭什么能成为动物界的统治者呢?学生回答,凭大脑,凭学习,人类把几千年知识在几年十几年中继承过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番。然后乘机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有竞争,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不断学习。
2、对教材进行了拓宽
通过用“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说明“鹰眼”导弹系统的打击精度,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去的物理知识,画出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草图,对教材进行了拓宽。学生通过画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光路图,得到了把物理知识运用到技术课上来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了解了鹰眼的结构以后,我进一步提问: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象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上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人与动物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劣势与优势?假如鹰也能够象人一样学习,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幅什么图景?人还是动物界的统治者吗?结构为何如此这般的神奇?通过这一连串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回答是多种多样,既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体会
这节课除拓展教材的宽度外,还挖掘了教材的深度。我把这个种类方法概括为拓宽深挖法。通过用“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和“画出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草图”,对教材进行了拓宽。通过“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的案例分析,对教材进行了深挖。通过探究“假如鹰也能够象人一样学习,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幅什么图景?”等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以上生动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通用技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 “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不足的是,我没有把鹰眼的结构模型制作出来,如果有鹰眼的结构模型,这节课将更加精彩,因此,应尽快开发通用技术教学器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