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一、满意之处

《加法》的数学教学反思

  1、知识的铺垫,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和训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2、讲授新课,更改教学例题,通过直观演示和做手势口述,使学生直观感知把两个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加法含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学习加号,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从老师自己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创造了独立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3、课堂练习安排了看图摆一摆、看图说算式、口算、提高题等四个不同形式的练习,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练习的坡度,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要求,注意了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不足之处

  1、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使用连贯、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没有激情。

  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氛围,他以精神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庄重,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情绪稳定,同时情绪饱满,状态良好,自信心强,求知欲旺,学习投入,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在本堂课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一直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而这部分人又相对集中在左边两组,其余组,特别是距离屏幕较远的第一组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举手。主要是我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发散联想太急、太快。我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例题后直接要他们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显得如坐云雾了。如果此处放在习题后再说,学生通过了充分的习题练习,他们在对加法的认知,语言的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再让他们发散联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失败的原因是我对学生预设不够。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在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要求我们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过去的经验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