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在一个小故事中拉开,不但由此突出“平均分”,还在学生的不同的平均分的情况中评价学生的公平、感恩的情感价值,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这似乎与数学教学无关,但教育与教学是不该分的,而我认为教学远没有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更大。
在教学单位“1”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字1引入,让学生说说1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归纳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1个图形、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得出1如此多的实际意义是数字1的外延,并在1上加引号,由此定义单位“1”。然后让学生说说手边什么可以看作单位“1”练习内容有些少,特别是对一个计量单位如1分米1厘米1千克等学生说得少,引导也没有跟上。
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基础上,我通过对折圆形的纸片引导学生依次得到分数21,41,81这些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然后我通过问: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1份是81,那么这样的3份呢?学生很容易得出83这个分数,然后问5份呢?7份呢?引导学生分别得出分数,于是我质疑:81,83,85,87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发现分母都是8,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因为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数不同。我并没有急着肯定学生的发现,而是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来表示一个分数,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此处应该再通过比较,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或表示不同的份数,所得的分数都是不同的。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什么意思。
关于分数单位,我选择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分数意义概念后提出。本来设计时计划让学生再想一想12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可以得到哪些形如1的分数的,因为前面学生都提到了,而且时间剩下的也不多了,于是只有作罢,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然后赶紧练习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练一练的习题效果不错,于是我对练习中的相似习题省略,但数轴上的单位“1”和如何正确得出各分数相对应的点是比较难的,于是仅剩的时间我留着处理了这个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