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小学一年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难度极大。想要给这些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这就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但参考书只安排了24课时,欲速则不达,为了教好拼音,课时超越了参考书安排的课时。学习拼音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使得学生愿意叫我“拼音老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我真的感到难度很大,有时一节课学习3个字母都困难,尽管我也用了各种激励语言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是有的孩子还是没有兴趣,掌握不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但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让学生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我用心去领会孩子们的心声发掘孩子们的潜能,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声母是拼音的开端,为了让学生对学拼音产生好印象,在学声母时,我让学生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学唱了声母歌,使得学生能在快乐中认识23个声母,而且对拼音留下了好印象。在复习声母时,为了学生能够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我根据学生愿意动口,不愿动手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制声母卡片进行玩卡片的游戏,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减少重复,机械的发音练习。

  复韵母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复韵母极容易混淆。如:复韵母“ui和iu”,在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们说说你怎么样区分这两个复韵母,但是学生还是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采用记忆图画和左右边写法来记,但这两种方法未尝不可,但成效不是很大,经过点拨,终于有一名同学举手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那就是要用读音和拼音的写法来区分。

  ui:发音时,要先发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学生看见ui,除了可以想象课本上图画小女孩的围巾形状外,按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来记更准确和直接。

  iu:发音时,也是要先做好发i的口型,嘴巴扁扁的,发音结束时,口形要停留在u的口型上,这样,孩子们看到iu,就会知道要先看站在前面的拼音是哪一个。

  除iu和ui本身不好区分外,给他们两个标调号也是很容易带给学生们错觉的。课堂上,我曾经编过故事,大意就是i和u为戴帽子争争吵吵,于是拼音国王说,谁站在后面呢,帽子就给谁戴。当然,除了讲故事外,标调歌可是一定要唱的: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排站,帽子戴后边!

  复韵母发音较难,特别是鼻韵母。鼻韵母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发音前鼻音不像前鼻音,后鼻音又不像后鼻音,导致前后鼻音根本分不开。

  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间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后来,我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如教学an,an是由a和n组成的,发音的时候由发a的音转向发n的音,an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inun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为掌握好复韵母,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了进行训练,设计了三步:让学生发现——探究——实践,使学生发现复韵母的发音和它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还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复韵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寓教于乐,运用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爱学。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大多数入学不久的学生胆子小、声音轻、常变调、怕说错话、说话不连贯、不具体,加上受第一语言的影响,造成他们使用汉语说话的能力普遍较低。一年级学生是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说话能力。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在日常交往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朝鲜语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朝鲜语的语序、发音,都与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学生长期身处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对培养汉语说话能力较为不利。如何创造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日常的交往沟通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将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普通话的速度。为此我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利用半个学期教会学生课堂用语之后,就开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多用汉语,课间休息时与老师、同学间谈话也得用汉语。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说汉语的机会,使之成为一种日常用语。同时我还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交谈中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并鼓励学生间谈话时相互监督、提醒,有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以保证交谈训练的质量,做到喻教于乐。如在课间休息时,有的学生总爱和我一起聊天,我要求他们都用汉语,开始时他们并不习惯,有的想说话却说不出来,有的说出来了但话不连贯,还常常有发错音,用词词不达意等现象。后来经我反复矫正、引导,他们终于能流利地跟我对话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通过平时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把说汉语的习惯不断推广,使全班掀起一股学习说汉语的潮流,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性循环。

  二、在课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活动,只要有机会总是唧唧喳喳的说个没完。这说明孩子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口头表达欲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由说的机会。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便利用课前活动让学生把每天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事选最想说的在课前活动中说一说,一句,两句都行。对讲得好的给予表扬,讲得差的给予引导指正。如在一次课前活动中,有一位同学说了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最有意思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广告说得语句通顺,发音正确,

  而且感情很到位。同学们都觉得他说得很好,再加上我的反复表扬,使得全班同学在以后的课前活动中都争着抢着说一些在电视里看到的有趣的节目以及其他的一些事。积极性极高,真是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形状,然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个汉字的。记住字形后再将生字扩词,通过造句理解字义。如学习“拿”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手上拿着合子”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和含义,再让学生多造句。通过多说多练,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能自学生字,而且能在日常说话中不断运用新学的生字、生词,反过来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说”的训练,凭借教材的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之一。一年级课文大多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美感,进而形成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回答问题训练说话,这是阅读教学中的常规训练。如《小兔乖乖》,要求学生回答“小兔为什么不开门?从这可以看出小兔怎么样?如果小兔开门了会怎样呢?”对一些可发掘说话素材的课文,如《共同的家》,可让学生说课文以外的“什么是什么的家。”《比尾巴》,可让学生想一想比比其他的:什么(谁)比什么(谁)怎么样?想完后再说一说。通过指名说,同学互说,回家给爸爸、妈妈说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不但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口语交际是训练学生“会说”的重要渠道。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互动”,就是师与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真正交流起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认识能力,促进语言发展的目的,如围绕同一个话题,发表不同意见,或者对别人的发言加以补充、评论。如一年级口语交际中的《在医院里》,当你到医院看病时,医生会怎样给你看病?护士会做什么?你会怎样?这些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像玩过家家那样,都很乐意去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看的同学也很感兴趣,并懂得对哪些方面进行评论。比如从礼貌用语、医生的态度,医生与患者的一问一答等方面进行评论,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总之,采取以上一系列的训练措施,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确有很大的帮助。说话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