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语与论语

时间:2021-08-31

  学习语文,成语和熟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高考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现代汉语词典》)。成语的来源渠道多多,古代文化典籍就是它的重要来源之一。孔子奠基的儒家思想对国人的思想、心理结构和官方的统治有其强大的规范力和制约力,《论语》又是儒学的开山理论,于是《论语》就成了成语的重要的来源之一。

  读过《论语》的人,都能随口说出其中的一些成语来。这些成语有两种来源方式:沿用和衍生。

  先说沿用。从《论语》的任一篇目中信手拈来几个成语,都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例如《为政》篇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周而不比,比而不周”等,《公冶长》中的“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朽木粪土”“瑚琏之器”“千乘之国”“巧言令色”等,《述而》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暴虎冯河”等。这些成语直到今天仍然经常被人们引用。其他篇目中的“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色厉内荏”“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等等也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

  再说衍生。所谓衍生的成语是指《论语》中的语言通过压缩、扩展、变换等手法演变、发展到现在的成语。例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从《颜渊》中的“君子敬而勿失,与人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中衍生而来的。又如《述而》中的“举一反三”“择善而从”等不单是从《论语》中衍化而来的,而且是其中某些词语的浓缩和概括。“举一反三”原文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为例,让他类推其余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再教他了。后来人们用“举一反三”来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就能知道其他事情,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择善而从”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抽取概括而来的。同样,像“文质彬彬”“后生可畏”“无所用心”“工事利器”等等均从《论语》中衍生而来。其他如“言必信,行必果”、“欲速则不达”。“志士仁人”等举不胜举。只要翻开儒家经典《论语》,就可以读到很多很多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欢的成语。

  附带说一句,汉语中的某些成语,虽不是出自《论语》,但也跟儒家先圣有关,“良药苦口”便见于《孔子家语》,诸如此类俯拾即是。

  综上所说,笔者认为,儒家经典《论语》不仅是千百年来制约和规范人们心理、思想、行动的经典,同时也是文学研究的经典。小到文学语言中词语、成语、熟语的发展,大到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继承,都非常有研究价值。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应抽出一些时间到《论语》中浏览一番,最起码它可以为我们积累词语提供一座藏宝的富矿。如果你能阅读《论语》原著,那将使你终生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