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寻觅中华》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寻觅中华》读后感 :

  看完了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这本书,感触颇多,为我们所拥有的种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书中按历史时间顺序大体介绍了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炎黄时期、殷商时期、那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史记》的完成,曹家父子,魏晋名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文化的盛世大唐,那宏伟开放的长安城,唐诗,积弱宋朝文人治国的文化状态,异族男子耶律楚材,明清时文化专制的束缚,以及近代文化的现状。读来真是大开大合,数千年的文化状态就如此被余秋雨先生娓娓道来,读时真有一种于不同时期穿越往返之感,不亦快哉。

  自己赞叹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灿烂思想相互碰撞,百家争鸣共谱中华文化优美乐章。也惋惜于曹操家中父子在三国时期在文坛上取得偌大成就,却又在政治上饱受后代知识分子诟病,也欣赏于狂狷的魏晋名士,嵇康、阮籍,酩酊大醉,视世俗礼乐如粪土。更艳羡于当时的大唐子民,那宏伟开放的长安城令多少文化之士向往,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那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的唐诗不也千年传唱。又哀叹于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自己一家一姓的统治,实施文化高压政策,致使中华文化走下一个高峰。更自卑于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再难出现大师,文化似乎也越来越走了一条下坡之路,自己心中的那个文化天国显得如此遥远。

  这是第一次自己主动的写一篇书籍的读后感,虽然很短,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执着的在自己内心中的文化之峰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