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算命瞎子》原文】
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
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
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
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
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
1950.11.8
【余光中《算命瞎子》赏析】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他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从诗歌艺术上看,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这首《算命瞎子》同样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写得细腻而哀怨。
这首诗形象深刻。诗人在第一节首先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记叙了一个命运坎坷的瞎子的悲惨遭遇:在一个凄凉的下午,瞎子在一个“偏街小巷”找活命的“口中食”,然而苦苦等待的结果是什么呢?“不见一个主顾”,“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这意味着活命的钱将没有了着落,他忧愁万分,于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用这把心爱的胡琴向黄昏诉苦、控诉。诗的第二节中,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感慨:“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诗人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读罢此诗,一个旧社会中命运坎坷的算命瞎子形象立刻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其实,在胡琴的低吟中我们想到的还有很多,那个拉着《二泉饮月》的瞎子阿炳,我们这个曾经深受苦难的民族……
诗人很善于提炼语言,用语精练而形象。“胡琴拉长了下午”中“拉长”一词用得形象而贴切,既指拉胡琴又写出算命瞎子的一个下午的苦苦等待。“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一句虚实相间,给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间。“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中“一根拐杖”,小中见大,化抽象为形象,充分体现了诗歌含蓄的特点。
算命瞎子,请再一次拉起你那把胡琴吧,我们以善良的名义借给你一双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