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上映的《罗拉快跑》制作成本只有两百万美金,但是在影片播出后,其在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一亿美金,在当时的年代引起很大的轰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罗拉快跑的影评,欢迎阅读!
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毒品交易后,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准备女友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却被人抢了钱包,耽误了见面时间。曼尼只好搭乘地铁回去,车厢里只有一个乞丐。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了两名警察,曼尼本能地下车就走,慌乱间把钱袋忘在车厢里,很明显,钱袋被乞丐拿走。而此时曼尼离与老大见面交钱的时间中午12点只剩下20分钟,于是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搞到10万马克,不然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如果罗拉在最后几分钟没有赶到,曼尼就只有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20分钟搞到10万马克!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罗拉别无选择!
罗拉选择求助于是某银行董事的父亲,于是罗拉开始狂奔!
整个电影其实就发生在这生死攸关的20分钟内,这20分钟内发生了什么事情,罗拉是否能找到父亲,父亲是否会帮她,她又是否能及时赶到曼尼处?如果电影仅仅给观众这样一些悬念,并最终一一给出答案,也不失为一部情节紧张的悬疑片,但导演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影片高妙之处在于,导演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限制,对同一事件讲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情节,这种讲述故事的做法显然是大胆的,导演以观众的视角去导演整个电影,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结局。
电影多处用了动画、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换镜头,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
然而导演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最终影响了结局。
非常关键的一个事件是遇上梅耶先生。梅耶的车是去银行接罗拉父亲的,在前两种情况下,梅耶因撞车耽误了行程,没准时赶到银行。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罗拉才得以见到父亲。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梅耶没有撞车结果接走罗拉父亲,导致罗拉最终从赌场赢得10万的概率事件,但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梅耶车与那部车更严重的车祸,殃及父亲。
遇见急救车也是一个关键事件,第一种情况,罗拉没有想搭急救车,急救车在遇到玻璃时也停了车。而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罗拉的干扰,急救车就撞上了玻璃,并直接导致司机为赶时间超速行驶撞上了曼尼。
其实,在罗拉筹钱的20分钟事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是和罗拉直接相关,会产生直接关系的人。梅耶、单车男子、乞丐、急救车司机都本应是局外人,但却与罗拉产生了联系。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产生的原因,而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导致原因,这样的因果循环便导致了事件产生的必然性。所谓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然又都存在于必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
想起了几年前看到的一则电视新闻:郑州航院的一名大四学生骑车经过路边一个建筑工地时,突然被一个电线杆砸中头部,当即生亡。这件事情让我开始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当电线杆倒下时,正好有人经过,又正好砸中头部,又正好砸中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何况又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是多小的概率事件啊。如果把那个人被砸中之前经历的事件一一回放,一定会知道究竟是哪些偶发事件导致了这个必然。也许是遇到一个老同学说话的时间直接增加了几率,也许是为了早点回学校,抄近路正好赶上那个时间。也许,也许还有太多的也许,然而人已逝去,终无奈何。
电影中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拉两次都碰见了乞丐,却都匆匆而过。而在第三种情况下,罗拉居然凭92.7个马克赢了10万马克,而曼尼竟也追到了乞丐要回来了钱袋。于是罗拉拼命弄到的10万马克突然失去了意义,罗拉像个呆子一样,不知所措。似乎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却发现其实人生本无常,命运本多舜,有人忽然一夜成名,有人忽然一夜暴富;有人第一次买彩票就会中头奖,有人第一次坐飞机就遇上飞机失事。有时候你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忽然有天就得来全不费功夫,有时候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你不怕了却也不来了。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人生就是这样的循环错乱,让世间凡人或狂喜或狂悲,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又有谁能达到?导演毫不留情的以此来隐谕人面对人生和命运时的渺小无能,让人愈加怅然无助。
想起了《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最后的一个场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察最终还是因暴怒(杀手因为嫉妒杀了警察妻子)杀了杀手,这就中了杀手(自称是代神惩罚人类)的安排,因为杀手自己犯了嫉妒之罪,要借警察之手杀了他自己,那么警察也因暴怒受到惩罚,杀手替撒旦完成惩罚人类七宗罪的任务终于完成!看到这点,让人不寒而栗,影片有浓重的宗教昭示意味,人终究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受到惩罚。人终究逃不过自己的命运。《七宗罪》的一个隐谕是讲人的宿命,而《疾走罗拉》也是在讲人面对命运的'无能和渺小。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局;人生终究还是人生,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忽然能够理解为何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精神献给一种宗教保管,当人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时候,思考生命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时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无法回答,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恐惧感,而所谓恐惧感就是一种不确定感的深层心理反应。其实人充其量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浮沉,在面对未知的力量时,会变得渺小不堪。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命运,相信未知的力量,相信把精神交给神来保管就会在恐惧感中得以永久的安歇。不知道是不是人被上帝造出来时就对万物对宇宙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又找不到自己的庇护人,于是人类就自欺欺人地虚拟出一个万能的神,接着制造出宗教,告诉自己有神与我们同在,那种恐惧感就会消失了。可悲的人类啊!
短短一个小时十几分钟的电影《疾走罗拉》像一部无情揭示人类宿命的诏书,让人无限深思,心存敬畏!
最近因为考试精神紧张,压力很大,所以又拿出《罗拉快跑》来看。
艺术鉴赏课(大概叫这个名字吧,逃课太多都记不清了)上,胖胖的很懂音乐和电影的老师,他讲课的声音总是大得全楼道都能听见。他激昂地把这个片子拿来讲,说在家和他儿子经常一起看这部电影。于是,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堂课,没人从后门溜走 。
喝着可乐看动画片长大的年轻导演,把游戏、动画、MTV等诸多新元素融入了电影,却阐释了一个个象征性的人生问题。那些飞快变迁的人生,那些分秒甚至毫厘不同就改变的结局……那些爱与背叛,那些欢乐与苦难……
奔跑的罗拉,二十岁的爱情,无关功利,不过是一场烈焰般的生死相许。无论结局是哪个,A、B还是C,她都是那样执著地奔跑着……虽然她爱的曼尼不过是个小混混。
我们说一辈子,我们说永远,我们说真爱要同生共死,海誓山盟。罗拉问曼尼:“你爱我吗?”他说:“当然爱”罗拉问:“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他说:“我不知道,只是我肯定。”她又问:“你说你爱我,那么我可不可以是别人?”他说:“不可以,因为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女孩。”他问她:“如果我有一天死了怎么办?”她说:“不可能,我会想办法。”。这是二十岁的坚持和决绝。是让年轻人为之感叹,过来人为之可笑却又暗生嫉妒的火色爱情。活色鲜生,滋滋作响。二十岁那年,我们认为世界很小,爱情最大。尽管有两万人适合自己,但还是觉得,他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一个——无可替代。
“如果你没有遇见我呢?”
“你的心告诉你的吗?”
“我的感觉。”
只有二十岁才会这样地问来问去,问些看起来多么愚蠢自己却又拼命想确定的问题;才会那么无所顾忌的说我的“感觉”,才会凭感觉去爱一个人。二十岁,有这样的资本。三十岁,你还会吗?
他曾说过他会永远爱着一个人,不管违背神旨还是忠诚 ,只要一意孤行,我吃着冰淇淋, 多想与他一路同行, 追逐他们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背影。
二十岁,转瞬即逝,但我还是愿意坚持这样的爱情,这样电光石火奋不顾身的感觉……因为唯有这样,才觉得算是爱情 。
【罗拉快跑影评】相关文章:
1.影评格式
2.影评怎么写
3.《红楼梦》的影评
4.《边城》电影影评
5.电影长城影评
6.盗梦空间影评
7.美人鱼影评
8.美国往事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