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风伯》是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在考证中可能出现相关原文和问题,同学们可以浏览一遍。
杨万里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泝流更著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1)诗歌前两联通过哪些对象表现了风的什么特点?(4分)
(2)《檄风伯》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请以后两联为例,简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3)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2分)
参考答案
(1)峭壁 恶滩 行船人;(3分)凶猛(猛烈、狂暴)、险恶。(1分)
(2)想象、比拟(分析略)(4分)
诗歌运用了想象、比拟的手法。“风伯啊,请你来喝一杯酒吧,何必这么凶巴巴的吓唬我这个老人家呢”.风实在是太大了,诗人干脆直接与风神对话,而且是劝风神来喝酒.意思是“如果风神你都喝了我的酒了,那就不会再这么折腾了吧?”以己度人,以为一杯酒就能摆平风神,实在是诗人异想天开的奇想;风停了吗?诗人只看见岸柳在摇头,芦荻在摇手.诗人没有直接回答“霁威”与否,而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含蓄而形象的表示虽然对风神发出了通牒,可风神并没买账,还是气势汹汹.
(3)豁达乐观(2分)
拓展阅读
《檄风伯》赏析
中国号称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史上好诗自然多得是。不过仔细一分析,其中有幽默诙谐趣味的诗歌却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几乎是其中唯一的异数,他的诗人称“诚斋体”,特点就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不避俚语,可以称为“新感觉派”。笔者认为,这首七言古诗《檄风伯》就颇能代表“诚斋体”的风貌特色。
从内容上看,这是诗人行船的时候遭遇大风写下的一首诗。诗题中的“檄”,是檄文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风伯,就是风神。诗题合起来看,就是向风伯发通牒的意思。当真是好大的口气!
诗的头两句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风之狂暴酷烈。古人早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传说,这风从陡峭的山崖吹来,呀呀作响,让人觉得好似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发出震动山谷的巨响;狂风吹动江面,险恶的滩头发出雷鸣般吼声。猛烈的风声、轰隆的滩声交织在一起,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精妙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将原本无形无质的风刻画得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四句主要从行船人的主观感受着眼间接刻画风。泝,同“溯”。本来就是逆流而上行船,如今偏偏遇上打头风,前行自然是难之又难。究竟有多难?诗人说,难得好比撑着铁船要上牛斗(星座名)一样。这又是一个奇妙的想象和比喻!直追唐人李太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浩叹。诗的前四句先从正面、然后从侧面极度渲染了风的猛烈、险恶,这就为下文诗人“通牒”风伯蓄了势、张了本。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这两句字面浅近,不难理解,“风伯啊,请你来喝一杯酒吧,何必这么凶巴巴的吓唬我这个老人家呢”。风实在是太大了,诗人干脆直接与风神对话,而且是劝风神来喝酒。意思是“如果风神你都喝了我的酒了,那就不会再这么折腾了吧?”以己度人,以为一杯酒就能摆平风神,实在是诗人异想天开的奇想;而且其态度、语气极为诚恳,称风神为“尔”,完全一副平起平坐、好说好商量的'架势,哪里还是什么“通牒”!细细想来,真是不觉莞尔。
既然诗人对风伯已经发出如此“通牒”了,那究竟有什么效果呢,这既是诗人关心的,恐怕也是读者非常关心的,到这里尾联自然而然就推出了。“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霁威,收敛起威风,这里指风停或者风变小。风停了吗?诗人只看见岸柳在摇头,芦荻在摇手。诗人没有直接回答“霁威”与否,而是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含蓄而形象的表示虽然对风神发出了通牒,可风神并没买账,还是气势汹汹。全诗到此就戛然而止,可诗人的失望之情已然溢于言表,自嘲手段失效的同时也表现出些许幽默意味。
自古以来,檄文的名篇不是没有,唐诗人骆宾王著名的“讨武瞾檄”就是;蹊径独辟,将寻常物事人格化的也有,韩愈的《祭鳄文》就是;可是将“檄文”写的这么温情、这么幽默、这么有风度,杨万里大概是独一份了。艺术最忌千人一面,杨万里及其“诚斋体”的价值,首先就在于这种“与众不同”。
【檄风伯杨万里答案】相关文章:
1.檄风伯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