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微小说

时间:2021-08-31

  今年83岁的农村王老太太,前几天在市里的医院做了个外科手术。出院后一回到家,一点不觉得疲劳,也顾不上儿孙们的嘘寒问暖,上炕盘腿一坐,伸手把大红皮的医保证从儿子手中要了过来,宝贝似的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一会儿贴在脸上,一会儿又捂在胸口,两眼乐得眯成了一条缝。儿孙们多年没见老太太这么高兴了,看着她从靠在身后掉了油漆的小木柜里,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来,把积攒多年儿孙给的养老钱一摞摞拿出来摆在了炕沿上。然后一边用手招呼儿子一边说:“把这些钱都拿去吧 ,搞个种植养殖还许能派上用场,我再也不用藏着它买药看病了。”说完用力抖了抖那块红布,把大红的医疗保险证方方正正地包了起来,回身放在了身后的小木柜内。

  这事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这天早晨起来,身体硬朗的王老太太突感腹部不适,儿孙们赶紧把她送到了镇卫生院。经医生诊断,是得了妇科疾病,没什么危险,只要做个外科小手术就行了。考虑老太太年纪大了,就不要往市里转院了,可以从市里请个外科专家来。儿子跟她一说,王老太太一脸不高兴地问大夫:“咋了?现在我仍然没资格到市里的医院住院看病呀?”大夫被问得很尴尬。儿子心里却很明白,一边给大夫做解释,一边对妈妈说:“妈,这都多少年的事了,您还记仇呀?”

  事情发生在1969年春天,王老太太怀第五胎时遇到了麻烦。才五个多月身孕腹部就大得不得了,不仅不能下地干活,连躺着翻身都十分困难。当时村上的赤脚医生根本就无法医治,公社卫生院设备简陋,医治不了这样的病人。丈夫和大儿子只得借用生产队的一辆马车走了三十多公里的坑坑洼洼的土路,才把她送到当时市里的惟一一家大医院。可是不仅身上带的钱不够住院费的一半,而且医院还规定住院需有生产大队开的介绍信。

  望着被一路折腾得病痛难忍的妻子,丈夫只好无奈地把她临时放在医院的走廊里,让儿子回家张罗钱取介绍信。可第二天,儿子却空着手哭着回来了。不仅钱没张罗够,而且介绍信也没拿来。结果别说住院连病也没看成。丈夫和儿子就又用马车从市里把她拉了回来。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的王老太太躺在车上万念俱灭,难道这就是农村人的命吗?天无绝人之路。当时正赶上天津“六·二六”巡回医疗队的一位徐大夫来到村上,给她做了手术才保住了她一条命。

  后来王老太太再也没有生育,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但是到市里医院看病这件事,她却始终记恨在心。多年来只要一听说左邻右舍亲朋故友要到市内医院看病住院,她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最后长长地叹息一声。这几年党的三农政策雨后春笋似的一拨拨一个劲儿出台,王老太太从广播电视上听了不少看了不少,但她最关心的还是医疗保险这件事。她心里明白,身体再好年岁也大了,这医疗费用和药价比自己岁数涨的还快,一旦有个大病小灾的不拖累儿孙们吗?他们才过几年好日子?所以她把儿孙们给的养老钱平日里分文舍不得花都攒了起来。

  镇卫生院的大夫明白了王老太太的心思后,马上跟王老太太40年前去的那家医院取得联系,并用卫生院的救护车把她送了过去。到了医院儿孙们扶她下了车,她傻了眼,这哪还像40年前的那家医院呀?平房瓦房一间都没了,都是漂亮的楼房。她跟儿子来到十几层高的住院部大楼,看着儿子把大红的医保证往窗口一递,不一会儿就把住院手续办完了。病房在十楼,进了电梯忽忽一会儿就到了。外科领导考虑到王老太太年纪大,特意给安排了一个高间。亮堂堂的病房,晃得她有点睁不开眼睛。病室内沙发茶几衣柜等样样摆设齐全。还没等她醒过神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笑盈盈地飘了进来,这个量体温,那个测血压,小护士送来了一暖瓶开水。王老太太全身感到热乎乎的,脱口说了句:“这屋有点热。”护士随手打开了空调。这时订午餐的小护士走了进来亲昵地问:“大娘,中午您想吃什么饭菜,由我负责给您定送。”乐得王老太太用巴掌拍了一下身边儿子说:“你这哪是送妈来住院呀!简直就是把我送回娘家来了。”一句话逗得在场的大夫护士们哈哈大笑。

  王老太太是个心劲较强的人,住院期间她在病房走廊溜达,老想打听病友们家住在哪儿,是城里的还是农村,干啥工作的。可大家都说,现在看病住院都实行统筹了,城乡都一个样。她还走到隔壁的一个高间闲聊,当得知病友是位局长时,她差点没“妈呀”一声叫出口,心想,我这农村老太太怎么和人家一样待遇,这是啥年头呀!

  出院那天,她又眼瞅着儿子把医疗证递进窗口,不一会儿就办完了手续。她问儿子花了多少钱?儿子抿嘴一笑说:“花多少钱都是国家拿大头,您就别操心了。”走出住院部大门,孙子的私家车早就等在那里,可她东张西望就是不上车。孙子上前扶着她说:“奶奶,您要没住够呀下回再来!”她打了孙子一巴掌说:“傻小子,哪有人愿意生病住院的?我是瞧瞧这好光景,还想再活80年。”

上一篇:一枚硬币微小说 下一篇:中奖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