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解读

时间:2021-08-31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著名爱国七言律诗,作于诗人被俘后的第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的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战败被俘的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表明以死殉国的决心。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也是文天祥的代表作。

  一、凄楚之情荡气回肠

  诗的开篇追述自己早年入仕的机遇以及后来抗元兵败的经历,首尾两件事以概其余,呈现出时间的跨度,蕴含了诗人为国为官的种种辛苦;既而指出当时的局势:国家山河支离破碎,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回首往事的残酷,瞻念国家的灾难,感喟身世的坎坷,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由对往事的痛苦回忆和对国家时局的殷忧回到现实,孤军勇战、兵败被俘的诗人如今被囚禁在零丁洋的战船上,孤苦伶仃,身不由己,诗人心灵的痛苦颤栗不言而喻。这里诗作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也把诗人的哀怨之情推向高潮。

  二、慷慨之志感人肺腑

  从构思来看,前六句把诗人悲愤伤痛的情感渲染到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人难免一死,诗人愿为国而死,舍身取义,留下一片丹心,照亮史册。诗歌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也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三、斐然文采超凡脱俗

  文天祥二十岁考取进士,从这首诗歌也可以看出诗人超凡的文才。“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贴切的比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境遇,蕴藏着极为深挚沉痛的情感,而诗人又着以 “风飘”“雨打”,更凸现出情景的凄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诗人巧妙地撷取“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使两个具有双层含义、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表现出昔日“惶恐”与今日“零丁”的情状,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这两句对仗工巧,语意双关,浑然天成,别有情味,令人百感交集,读之怆然泣下,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总之,这首诗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表现手法别具匠心,是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