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诗人们追捧着贾岛,整天躲在墙角里、禅床上辗转苦吟。研究着‘你吃了么’和‘你吃了没’到底哪一个更好,以塞满自己的那首五律。这批诗人的面前好像总是有一堵墙,阻住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的眼光超不过前方十米。”当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忍不住笑了。对于70后来说,以前看得更多的是这种评价方式:“专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形成一种奇僻凄寂的风格”,相比之下,这种调侃的风格显然更轻松有趣,也更易于理解。会心一笑中,便已明白文字想表达的内容。
这就是《六神磊磊读唐诗》一书独特的解读方式。“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盛唐,那个伟大的诗人朋友圈”,“大唐的学渣和考霸”,类似种种,用当代年轻人熟悉的语言风格去解读古老的唐诗,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效果。你也许不习惯这种方式,但它无疑更能吸引当下的人们关注唐诗,从而关注传统文化。
对于唐诗我们仿佛很熟悉,随便一个人都能背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从未中断过与唐诗的联系,但也仅此而已,为学习而学习,一直处于浅尝辄止的层次。不知道还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幕鸦”等等更具内涵、更美的诗句。一旦走出校门,便被弃之一旁。唐诗的赏析被视为学院文化,无限风景在门内少有人领略。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莫过于拉近了唐诗和现代人的心理距离。六神磊磊以他对诗人的同理心,去体察他们的情感和胸怀。消除了曾经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光环,让个人缺点过失和文学上的成就共存,还原成立体的人生。生动的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符合生活人性常识,让读者感觉非常亲切。
当我们沉下心来品味,会发现这些诗篇咏怀才不遇,发迁谪之怨,叹民间疾苦,少年之飞扬,中年之沉郁,老年之淡泊,原本就是大众再熟悉不过的丰富人生。杜甫诗平淡中隐含的夫妻真情,李商隐的迷离隽永,李贺的凄美绝艳,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都是其无穷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对诗人不再仰望,而是相逢。虽远隔千年,在共鸣的那一刻却心意相通。二十岁,三十岁,六十岁,不同的年龄读它,都会找到彼时的精神需求。
读完全书,你会知道它还是一部鲜活的唐诗小史。从初唐到晚唐,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各时期的风格、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即便是不熟悉文学史的人,不懂诗词格律的人,看完之后也了然于胸。
“帮你翻过唐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支带露的花来,拿给你看。喜欢的话,你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门参观”,给自己安排些时间,走进唐诗的大门,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去领略里边的无限风景,可以让心从浮躁走向沉静。从这一点上来说,此书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