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的原文及全文赏析
引言:《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逢入京使》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逢入京使》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 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 (下简称刘《笺》 )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淋漓。卞和《退怨之歌》 :"空山歔欷泪龙钟。"
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平易,但精练概括,情深意厚,亲切感人,自然深入人心。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 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此诗是写一个西行途中的旅客,路上逢人入京,便托人带一个平安口信到家乡。表现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深厚感情,历来传诵不衰。
首二句是用“逆入法”,一般顺入,当然是先逢使者,后望故园而下泪。先写思乡伤怀,于题目是谓“逆入”,亦见作者非凡之处。第三句,承第一句的“路”字,便写出了匆匆忙忙的情景。第四句,只得借使者言语,传报平安。
陆游称赞岑参曰:“以为太白、子美后一人而已。”清人刘熙载评曰“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 .诗概》)沈德潜评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
注解:[龙钟],系古语中的形容词,形容状态,如身体疲惫或形容一种逗留不进的状态;或形容心态,如失意潦倒。还有一种解释:龙钟是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逢入京使》的原文及全文赏析】相关文章:
2.《逢入京使》赏析
6.岑参逢入京使赏析
8.岑参逢入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