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时间:2021-08-31

  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形容淡泊名利的诗句(二)

  1、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4、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6、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7、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8、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9、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0、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1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12、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李白《上之回》

  1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4、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15、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16、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17、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8、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9、坚志者,功名之枉也——晋·葛洪

  20、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21、丈夫贵功勋,不贵爵禄饶——唐·姚合

  22、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2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4、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25、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

  26、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2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28、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9、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30、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31、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4、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35、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6、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37、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38、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39、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李白《江南春怀》

  40、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41、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42、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43、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44、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5、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46、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47、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4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4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0、万里不惜死,朝得成功——唐·高适

  51、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52、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53、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54、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