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诗歌作文合集五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代表着热情,
当我来到朋友家做客,
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多么的灿烂!
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一种颜色:
——红色。
黄色代表希望,
当我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时,
一双既有力又温暖的大手为我引路,
这双手是祖国母亲的手!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黄色。
蓝色代表纯洁,
当我来到一个落后的小山村,
感受到是贫穷落后的景象,
可看见的却是一群孩子们那纯洁的双眼!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蓝色。
绿色代表生命,
当我走到一片小树林里,
沁人心脾的芳香飘入我的四方!
一片片嫩绿嫩绿的小树叶正茂盛的开放。
我发现了一种颜色:
——绿色!
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我愿与诗歌做友,与诗歌为伴,用心走进它们的奇妙世界里。
我将化身为一片叶子。一片来自“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柳叶,一片来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叶,一片来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枫叶,一片来自“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的松叶。与诗歌为伴,我能瞬间感受四季的更替,领略四季不同的风采。我也想和诗人们不负这美景,共同畅游。春天,我邀朱熹来到泗水之滨,赏尽无边光景,以柳叶的柔嫩为他舞尽春天的妩媚;夏天,我见李清照划船误入藕花深处,听鸥鹭鸣叫,以亭亭的荷叶上露珠点点为她拂去夏的炎热;秋天,我陪李白乘万里长风目送秋雁归去,酒酣之际,以一片经霜的红叶点亮他的豪情;冬天,我于欲雪之时敬白居易一杯美酒,以一片傲雪的松针点燃他的希望。一片与诗歌为伴、与诗人为伴的叶子,享尽四季美景,看尽生活百态。
我又将化身一轮明月。我随明月去追寻诗歌,与诗歌为伴。初上柳梢头,朦胧中,我见证那相约黄昏后相依相偎的美好;徘徊于斗、牛之间,我照见那自由飘荡的小舟上举酒属客,听见那如怨如慕的箫声;挂上中天,我看到李白举杯邀我的痛饮,听见“但愿人长久”的祝愿;越过鄜州,我为那闺中寂寞遥望的女人送去平安的消息……与诗歌相伴,我照见那弦上的相思,那离人的愁苦,那边关的冷寂,那放达的豪情……我是一轮历经阴晴圆缺的明月,在诗歌中尝尽酸甜苦辣,感受悲欢离合。
我还将化身为诗人。在浅吟低唱之间,我体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感受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风亮节,品味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远大志向……我随白居易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掬一把同情泪,尝一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喜爱的荔枝,为“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洒下漫天飞雪,陪“家田输税尽”的贫妇人拾捡那田地里的遗穗……与诗歌为伴,我能融入到不同的人物之中,走进他们的世界,体验他们的人生百态。
诗歌的世界丰富多彩,五彩斑斓,与诗歌相伴,我们能领略别样的风景,感受别样的情感,体会别样的人生。我愿和诗歌成为灵魂伴侣,成长路上与它一起同行。
对于传统的诗歌美学而言,它的原则性比较强调社会学与美学的一致,相较于当代诗歌的美学价值研究而言,我认为二者强调的是不同的。从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质上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这就是原何老一辈诗歌评论家对当代80后歌作者的作品一味吹毛求疵的根由。在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赞扬,而诗人的“自我表现”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董喜阳在《夜雨迷离的时光(组诗)》中分别用“迷茫”、“彷徨”、“迷惑”、“思考”、“春天”作为小标题,诗中说“我是太阳下一棵流浪的树”“让我一个人去品尝遥无人烟的荒凉”。这可以说是董喜阳的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我用我羞涩的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的价值是离不开个人的精神价值的。在当今这个社会,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权力不断复苏,在他的诗歌中所谓的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悲欢、个人的心灵世界便自然会提高其存在的价值。传统的诗歌美学是存在其缺陷的,董喜阳在诗中试图去寻找新的美学天地。这个新天地要靠在当今社会中提高社会地位的人的心灵是否觉醒,精神生活是否丰富来作为标准去衡量它的意义。社会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某些意识和感情,但是它不能代替,二者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规律。笔者这里想到董喜阳的诗观(诗歌应该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这里允许我取断句。)艺术探求的人的情感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所谓的诗歌多元化应该是不同价值标准的美学多元化。政治的实用价值和感情在一定领域是存在其非实用性的。正如一棵树在植物学家和诗人的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我想董喜阳是一个真正懂得诗歌的人。
所以建议大家多去读读他的诗歌。
建议大家去读就一定要有他的诗歌的可读性作为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是可读的,什么样的诗歌缺乏可读性,它的界限在哪里呢?在诗人董喜阳的诗作《在异乡,巧遇李太白》里,“都市锃明瓦亮的`街道旁,夕阳独醉”“黄昏,老太龙钟,一些动词在喉咙集结”他在语义上制造了含混的效果。这让我想起克利恩斯·布鲁克斯在阐述它的诗学理论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也就是说,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含混和反讽的,所谓的张力只有通过语言的推敲和摩擦才得以实现。我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诗人如果做不到在他的写作中使用过去被判定为没有诗意的词汇,那么,他的写作多多少少应该看做是不成功的。而董喜阳则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惊的诗意的诗人。
今天,正握着笔的诗人是光荣的、沉重的——后代人和未来的新艺术在多高的一层波浪中涌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无数个像董喜阳一样的诗人的努力,取决于为他们建筑起一层多高的阶石。也为自己在艺术世界中找到并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走下去!前方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脚印没有道路。每一支笔和每一个夜晚,都不会是徒劳无意的。
没有去过康桥
却可以遥望
在满空里寻思
康桥迷人的魅力
想必也不过是一处小桥流水罢了
夕阳中那曼舞的金柳
想必也不过是诗人幻想中的新娘
软泥上招摇着青春的音符
想必也不过是康河里的一颗水草
沉淀如彩虹似的幻梦
想必也不过是投满船痴心的月光
悄然笙箫也未必放开歌喉
于是在康和轻柔的静默之夜
流淌的只是诗人的依依惜别
一支寻梦的长篙
没能探出梦中的长路
却在来去匆匆中撑响星夜飘荡的歌
令康桥难忘
康桥在否
唯有天际火红的云彩
复述着诗人真情绵绵的眷恋
折起二十八行诗
将一个热情浸透的灵魂缅怀、缅怀
是一种纯粹的美丽
没有去过康桥
却可以遥望
在满空里寻思
康桥还有的故事
【点评】本诗延续了《再别康桥》的忧伤缠绵的风格,针对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演绎,让人感觉亲切而美好。 “没有去过康桥/却可以遥望/在满空里寻思/康桥还有的故事”表达了对徐志摩的深切怀念。
人,
有性别之分。
作为一名女子,
我想着那淡淡的,
却又不平凡的人生。
淡淡的,
或许是生活,
又或者是态度。
但——
并不是无追求,
无上进之心。
不张扬高傲,
无好高骛远的情怀,
不放纵卑微,
无漂浮不定的心态。
在崎岖的路途上,
搜寻顽强的石子;
在平常的风景中,
寻找独特的点滴;
在暗黑的夜空里,
发现闪亮的星星。
在淡淡的人生里,
改变浮躁的你,
学会举重若轻。
淡淡的你,
是穿戴的衣裳。
淡淡的生活,
是涩涩的茶水,
是飘落下的秋叶,
夹在平凡的书页。
心,
想成功,
淡淡的,
却又不平淡。
有梦想,
是成功的起点。
但不急于求成。
在努力的前提,
如果无能为力,
那么就随遇而安。
如果心无所恃,
那么请顺其自然。
不要患得患失,
学会把握自己;
不要总怀念过去,
认识当下的你;
不要痛恨自己,
发现自己的意义;
不要放弃自己,
有多少人的心里——
总有你。
时间迁移,
淡淡的人生,
无色的白开水,
并不是无味。
只是你,
是否——
知道如何去品味,
学会淡淡,
而不平凡!
【【精华】诗歌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诗歌作文五篇
5.诗歌五篇
6.诗歌精选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