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欢迎大家阅读!
清人吴衡照说得好,“言愁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莲子居词话》卷二)。是的,愁本身是抽象的,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抽象的感情。要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必借有形之物予以名状。
李清照的词,最使她扬名千秋的就是她的《漱玉词》,《漱玉词》 现存四十九首,其中绝大部分为抒情词,而书写愁苦情怀的占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其他诸如“泪”、“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易安词始终流露出一种浓郁的感伤情调 。而这一哀愁的情绪由作者李清照借有形有色之物表现了出来,使词中的愁变得可感可触。李词中常用的意象有花、酒、泪、雁等。虽然意象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表现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万般愁情。
一、用花表现愁
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生话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着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助,满是创伤生活的心灵外化。花之所以被采集词人笔下而寓象征意义,是因为她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她将“花”作为抒情的凭藉,一种意象的物象,赋予其人的情感来表情达意。因为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枯萎、而凋谢。唯其如此,美好纯洁的价值才显得更加美好,由此引起敏感的词人无限感慨,随即产生了一番惋惜,万般呵护之情感。清照笔下的“花”意象,大都表达的是惜春惜时的.伤感情绪。早年闺阁词《如梦令》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意浓睡之中,词人的潜意识却处在关注着风雨中的海棠花,想到经过一夜的急风疏雨的吹打,海棠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凋谢了。“绿肥红瘦”蕴集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开的无限惋惜之情,从中亦不难体味到一个花季少女为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感伤不已的心情。无论是她作于中年的《醉花阴》词中所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晚年的《声声慢》所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都让我们在凄怆的哀伤之声中品位出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二、借酒消愁
在中国古诗词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关于酒的名言佳句。但我却认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借酒抒情是她试图解除痛苦的一种方式。“我们读《漱玉词》时,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中总有个“愁”。精神生活上的一种痛苦感,表现在易安词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悲伤、忧郁、孤独。
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首词是词人在落日的黄昏后,因为思念别离的丈夫,把自己主观的“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又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试图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还是无法敌得住晚上骤然袭来的寒风的这折磨,反而使身心均感到苦楚。
三、风雨喻愁
自然界的景物随处可见,然而一阵清风却常常会吹起词人情感的涟漪;一阵急雨更会搅乱词人心中的愁绪,使人坐卧不安。无怪乎陆机《文赋》道:“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序更迭,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雨丝、情思,本是不相干的事物,但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拘泥于客观的现实,而是诉诸人的主观感受。雨丝和情思、愁思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即词人想要借迷蒙霏微的雨丝,表现情思、愁丝之纤细、深永、轻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叶阔,细雨敲打,显得雨意更浓,愈发增加愁苦情调。点点细雨滴在梧桐树上,这种愁苦又有谁去理解?正如她的离愁连绵不尽。
四、用雁来表达思念之愁
李清照词中的“雁”字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字。一提到雁,人们很容易想到大雁传书,除此之外,在李清照词中,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是候鸟,春来北飞,秋来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在这里,给我们点出了凉秋,使词人萌发出一种悲秋的思绪,同时在这还寄托着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又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这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飞去,词人却回不了家,她看到雁的南归心理格外伤心,除了思夫思乡情感之外,还因为丈夫已逝,北宋已亡的因素。词人只能在思念与孤独中度过自己的余生。
当然李清照词中抒写“愁”的意象还很多,这些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形象性,常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给读者提供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这些意象的组合运用,使得李清照的词增强了情感力量。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相关文章:
4.《乡愁》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