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张子雨)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昨晚落下帷幕,这档以古典诗词背诵为特点的电视节目在当下显得卓尔不群。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官之战收视率达到1.17%,而且比排名第二的热播电视剧《孤芳不自赏》的收视率高出了30%以上。
在比赛当中,让人最为关注的环节之一就是“飞花令”。在这个环节当中两位选手围绕一个字来背诵相关的诗词,以此一分高下。而“飞花令”这个词本身也颇有传统韵味。
“飞花令”,本身是一种酒令,在巴金的小说《家》当中,就写到了这种很雅致的酒令。传统上来讲,行使“飞花令”时,在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列次由第几个人喝酒。
而参加节目的选手们也是满腹经纶,最终获得第二季冠军的选手,名字叫做武亦姝,是一位00后,今年16岁的`高中生,能够流利地背诵2000首诗词。
在诗词之外,各路选手们的故事同样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在2月6日播出的这期节目上,来自河北邢台的白茹云与诗歌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白茹云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的一个小村子,她说,自己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她与诗词最初的结缘,并不十分美好。她的弟弟8岁时,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他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
白茹云作为姐姐,需要看护弟弟,她抓住弟弟的手不让他打。最后没有办法了就给弟弟唱着背诗,弟弟听了就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就再背。她说,那段时间,积累了很多诗词。
6年前,她也生病了,得了淋巴癌,需要到石家庄省四院做化疗。为了省24块车费,她放弃村里直达石家庄的大巴,早晨5点起床,辗转换车5次,上午10点才能到医院。那段时候,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这么把一本书看完了。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可以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电视节目之外,各位专家也对古典诗词的传播、教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用元代诗人王冕的《白梅》诗表达了对中国诗词大会的赞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她表示,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更重要的是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
武亦姝在该节目中背诵的诗句,大多出自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这套校本教材的主编之一、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则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的担忧。他表示,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
而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也因为诗词大会上的精彩点评,征服了很多诗词爱好者,他认为,大家对于古诗词的热情,正是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说:“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源泉。”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我们日常所知的诗词,在手机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那么,诗词的背诵是否还有必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个收视率榜单上独占鳌头的节目,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