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词考查角度及答题规范化

时间:2021-08-31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题是是历年中高考的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在高考考试中赋分8分,在整个高考试卷中150分的试题只占到百分之七多一点,但却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就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才能得更多的分或者是满分而进行专题研究,以实例进行剖析,求得真正的有效教学与备考。

关于古代诗词考查角度及答题规范化

  关键词:古代诗词 考试考查 答题与规范

  探究历年来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目,试题要求虽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初步的鉴赏能力,或者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用字的精妙、典故的运用及景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等方面的基本鉴赏能力,笔者对古典诗词高考题及模拟高考题进行分析,从考查的角度及答题的规范化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广大考生予以指导,也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一、赏析语言类

  赏析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读诗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注重对语言的考查。赏析诗歌语言主要有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辨别诗歌用词的妙处等。

  (1)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如(2005年北京卷):……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断”的含义:断断续续。

  答题建议:利用古汉语知识

  (2)分析关键词句在诗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具体是什么作用,要结合诗的内容作答。

  例(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解析】根据在诗中的位置,诗句本身的内容特点作答。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答题建议:解释 +作用(效果)+情感

  (3)辨别用词的妙处

  这类题目一般是对诗中的某个用字(词)换个字眼或将两首诗中相似的字眼进行比较,考生说出哪个更好,好在哪里,这是诗歌鉴赏中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道题目。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答: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阔”则没有这种效果。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失”则没有这种效果。

  答题建议:观点+解释+手法(作用、效果)+情感+比较

  二、分析意象类

  诗歌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把握诗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历年来高考诗歌鉴赏热考的内容。常见的题型有指认形象、体会画面等。

  (1)指认形象

  所谓指认形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

  (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答题建议:寻找诗词中典型的景和物

  (2)体会画面

  画面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构成的'整体。诗歌抒情言志所借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许多形象营造意境、构筑画面,从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效果。王维的诗读了令人觉得“诗中有画”,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不同色彩、状态的形象构筑生动和谐的画面。鉴赏古诗词要善于领会诗人所营造的画面。如:(2004年江苏卷 )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解析]这是一首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了解诗歌内容的题目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答题建议:找出诗歌意象,分析意象特点。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起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等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等)三大类。如: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看题目《咏鹰》,确定本词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再看上片,不是写鹰本身的特点,而是写景,故可知应是以景衬托。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答题建议:手法+分析(诗句翻译、效果)+情感

  四、把握感情类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既然如此,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诗歌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考查形式或直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或通过比较找出诗歌情感的异同处。

  (1)分析情感

  所谓分析情感,即要求考生根据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及心理变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其二)/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诗中的“愁”具体指什么?简要分析“长愁”二字在本诗前两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指宫女独居深宫的孤单寂寞。虽然春天年年来临,但官女似乎忘记人间还有春天,总是满目秋意,可见其愁长;黄金四屋,华贵至极,但在独居的宫女看来,那些华贵富丽的金屋也不过是空染尘埃,更添悲愁。

  答题建议:如果是四句诗,分句分析诗歌内容;如果是律诗,就分联分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时一定要紧扣情感。

  2、比较异同

  所谓比较异同,一般是提供两首内容相关或一首新诗、一首可能为考生在课本中学过的诗歌,也可能没有学过,要求考生阅读后分析其中的相同之处,比较不同之处,以加深对诗歌的了解,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的情感稍有增加。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题要比较不同的情感,由词句可知,“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答题建议:内容分析+情感+比较。

【关于古代诗词考查角度及答题规范化】相关文章:

1.关于高考语句衔接题设题情况和考查角度

2.关于爱情古代诗词

3.关于酒的古代诗词

4.关于爱情的古代诗词

5.关于中国古代诗词

6.关于描写雪的古代诗词

7.关于描写情古代诗词

8.关于青春的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