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

时间:2021-08-3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欢迎大家阅读!

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提起李清照,眼前便浮现出那个娉婷优柔、略带感伤的女子,她那精妙绝伦的文字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她的笔下,有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纠结相思,有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婉,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但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泼、无所顾忌、充满勃勃生机的李清照。这首词,寥寥三十三个字,似乎是词人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读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在这浅淡自然的语言背后,却是诗意盎然、精彩无限,必须让学生走入文字中,感受其诗意的情境,才能真正悟其情、懂其人。

  一、字字皆是画

  李清照用她那生花妙笔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幅荡舟晚游图,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一轮红日倒映在水中,真可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便是“溪亭日暮”,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而“藕花深处”,更是如世外桃源般的神秘幽静,词中点明是“误入藕花深处”,一个“入”字,证明词人是置身其中。这荷花、荷叶的姿态、形状、颜色尽收眼底。在苍茫暮色中,在凌凌微波上,密密的荷叶挨挨挤挤,娇艳的荷花姿态万千。这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词末的“一滩鸥鹭”,更叫人心之神往,一大河滩的鸥鹭哗啦啦地一齐飞上了天,真是难得一见的壮观奇伟。“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便是李清照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一幅幅如诗般流动的画卷。

  二、牵一“醉”而动全词

  诗词的教学切记一步一步地讲解,支离破碎的分解只会使诗词寡然无味。在《如梦令》中,一个“醉”字,便是一个抓手,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李清照被“溪亭日暮”的美景所陶醉,不觉夕阳西沉,也因为与朋友喝酒言欢,带着醉意误入藕花丛中。而藕花深处的美景让词人的醉意更浓了,随即争渡着惊起那一滩鸥鹭。因为“醉”了,这次的郊游才显得如此珍贵,充满着不期而至的惊喜;因为“醉”,才会那么难以忘怀,继而“常记”;有了“醉”,才有“藕花深处”的清香流溢、神秘幽静;有了“醉”,才有“争渡”的欢畅无拘、“一滩鸥鹭”的惊喜无限。精彩,应该就在意料之外,在这“醉”之中。沉醉于美景,心醉于意外的收获,陶醉于少女时期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李清照常常甜蜜地记起。

  三、词中亦有声

  这首词中,不仅有令人陶醉的画面,还藏着许多声响。让我们静心聆听词的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其中,有鸥鹭鸣叫的声音,有鸥鹭拍打翅膀的声音。从词中的“一滩”看出鸥鹭数量很多,“惊”字又告诉我们,鸥鹭是一下子起飞,速度非常快。回荡在耳畔的声响似乎更大了,这声响片刻之间便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再听,“争渡,争渡”!这里传出的声响便更多了,有水花四溅的声音,有船桨撞击的.声音,有欢乐嬉笑的声音,有嗔笑争执的声音。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那无拘无束的畅快,那惊喜连连的酣畅。

  四、“兴”在尽与不尽之间

  上面提到,整首词可以“醉”为线索,贯穿始末。但是,对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如果仅仅停留在陶醉、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上,却是远远不够。词中“兴”这个字眼,非常值得推敲。词人跟朋友品着美酒,赏着美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个“兴”,可以理解为兴尽了,该回家了,这个时候词人的心情是高兴的、满足的。但这个“兴”,也可以理解为兴未尽,只是因为此时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那么这时词人的心情又是留恋的、依依不舍的。所以,一句诗,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接着,词人在苍茫的暮色中误入藕花深处,朋友们争着划,抢着渡,你说要往那儿划,我说要往这儿划。虽然暮色已晚,父母的催促声已在耳边回响,但这争渡中的乐趣实在是太妙了。大伙儿大声地笑啊,闹啊,少女无拘无束的个性完全释放出来。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见哗啦啦的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天空。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词人心都醉了。而这,才叫一个真正的尽兴啊!词人内心深处的无拘与豪放也跃然纸上。此时,词人的兴致、整首诗的意境都达到了最高潮,至于后面究竟回家没有,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已经不重要了。

  五、顺逆对照,回环升华

  这首词是词人的早期作品,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对她宠爱有加,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此时的李清照不仅沉醉在美酒、美景和美丽的意外之中,还沉醉在她那美好、幸福的生活中。那个时候,她是常常甜甜地记起那令人陶醉的往事。所以全词伊始,便是“常记”。但靖康之变改变了北宋王朝的历史,也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在她那些颠沛流离、辗转逃亡的日子里,在她那凄苦无依、饱尝艰辛的晚年生活中,她一定无数次地记起,记起那“溪亭日暮”、那“藕花深处”、那“一滩鸥鹭”。此时的李清照家破人亡、孤苦漂泊,那是“故国不堪回首”,那是“往事知多少”,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回忆。此时的“常记”,带着哀愁、带着愤恨、带着幽怨。这首词在词人的顺境与逆境中回环升华,当时代处境发生变化,感受心境也不一样。从李清照一生的轨迹中,在她晚年那些带着哀怨的词句中,我们更能加深对《如梦令》特殊的解读。

  千百年来,李清照广受人们的关注,除了诗词方面的成就外,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也打动着无数人的心。隔着遥远的时空,枕着诗意的灵魂,让她那精妙绝伦、如梦似幻的诗词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相关文章:

1.李清照诗词如梦令

2.如梦令李清照诗词

3.李清照诗词《如梦令》

4.李清照 如梦令

5.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6.李清照如梦令作文

7.如梦令李清照原文

8.《如梦令》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