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谈《三字经》的现代意义

时间:2021-08-3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 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 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 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 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 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 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 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 些内容? 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不仅在国内流传,更踏上异国 他乡,演绎出一段段令人感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

  【当中国乡村小孩在简陋的私塾里摇头诵读“人之初” 时,一批来自遥远国度的外国人在闭门苦读数年中国 经典后,凝视着书斋里乱叠如青山的线装书,然后都 不约而同地伸手取出那本薄薄的《三字经》,然后一字 一句地翻译,一点一滴地汇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外文版《三字经》是拉丁语。

  这就要提到一位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很多人都知道利 玛窦(1552~1610年)这位首开中意文化交流之先河的 使者,但是他的老师罗明坚(1543~1607年)却鲜为人知。当年就是这位罗明坚带着利玛窦来到中国,并指 点他学习中国文化。

  罗明坚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早在1579 年,他就来到澳门学习中文,他首先接触的就是这本《三字经》。这本讲述道德培养和学习精神及涵括文史 的“小书”让他很快就进入传统儒家文化的领地,他深感这本《三字经》的文化价值和对西方文化界的启 发作用,于是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并将译文寄 回意大利,他在附信中还写道“时间仓促,拉丁文译 文也很不通顺”。

  虽然此书当时没发表,但历史仍清晰 记录下他的这份不凡辛劳和开创之功。

  正是这位自称是“我们已被视为中国人”的意大利学 者,更将《四书》、《大学》翻译为拉丁语,成为当时 欧洲贵族学习东方文化的珍贵资料。

  区适子当然没想到,自己这本启蒙书,在二百多年后, 竟由一位素不相识的意大利人翻译为“番文”,漂洋过 海,来到的“番邦”,还成为这些洋人认识中国文化的 入门必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