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时间:2021-08-31

  下面讲了几个古人苦读的故事,作为后学刻苦求学的榜样。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 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 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 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学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 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椅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 他。

  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 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

  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这二位古人都是从布衣位列卿相,名扬四海的,都是得自于刻苦地追求与勤学不辍,这种刻苦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苦 读固然重要,但还应该讲求学习效率。林语堂就极不赞成“苦读”,他在《论读书》中对苏秦“锥刺股”的做法批评为“愚不可当。”并且说“不睡觉,只有读坏身 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但是这二位“苦读”的代表并非一无所成,苏秦“终以酬壮志,功名传千古”,孙敬最终也学有所成。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自己的书不好好读,借别人的书却看得很快,因为要还给人家。可见人读书是有惰性的,非逼着自己读不可,自己原谅自己,就懒散了。

  由此可见,“苦读”并非要 不得。孙敬和苏秦的做法或可商榷,但苦读的精神是一定要学习的,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时刻激励小孩子立志苦学,懈怠散漫是难成大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