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两个字给我的感觉有如狮子座的热情洋溢,不似江南的温柔,没有塞北的粗犷。一个人的抵达,三个人的相遇。武汉的三天,在时光的河流里盘旋,总觉得需要用一些文字去记录,去怀念。
是在“五一”下午二点半抵达武昌站的,那时的雨在轻轻地下,我只身前往华中农大,穿过校园中那条栽满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的道路,心已然由出发之前的兴奋转为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雨后的草地绿得鲜艳,闺蜜是从西安来到武汉的,她与我相遇在华农的老校门。华农的朋友带着我们在校园里转了一圈,仔细地做着介绍。我感受着华农浓浓的学术氛围,即便是五一,教学楼里灯光依旧,图书馆的灯光也依然。不知走了多久,沿着华农的前湖东路,感受着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我们分别在雨夜的公交站台。
第二天的阴天,我和闺蜜早早地起床,离开旅店,前往东湖。风轻轻地吹,我们的目光走过湖面,远处的山峦绵延起伏,闺蜜说武汉的山不像西安的山那样陡峭。我们走走停停,看着人来来往往。我在途中遇见把船停泊在湖边的渔民,忍不住拍下一张照片,一位中年大叔绕有兴趣地望着我,出现在我的镜头里,问我为什么拍。我说这风景挺好看的。我看到他们在笑,感受着渔家的静静生活。武汉的工业发达,没有消磨那些隐于城市角落里的小小安逸。路上,一对中年夫妻慢慢地走,丈夫在前面放着音乐,妻子在后面唱着歌儿。
我们吹着风,与朋友汇合,继而前往湖北省博物馆。闺蜜宁愿排着长长的队伍,也要去听编钟的演奏。我看过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秦汉漆器文化,古代瓷器专题展,那些器物上精致的纹理让我不由地感慨古人的智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骄傲。我们去楚河汉街,看武汉的欧式建筑;我们去武汉大学,感受武大老建筑的沧海桑田。在武大的游人很多,我们遇见了一对对拍婚纱照的恋人。武大樱花大道上的樱花早已落尽,朋友拿出手机,给我们看花开时候的盛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群的熙熙攘攘。
我们前往汉口,看汉口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又前往汉江,沿着汉江行走。路上,我们遇见很多在晚间出来散步的人群,这是我邂逅的武汉,生活在这里的人群未必走得匆忙。我们坐上轻轨,来到俄英法美租界的地方,感受历史着遗留下来的风情,体味建筑带给这个时代的质感与厚重感。即便物换星移,这些建筑还在驻足在这里,看着人来人往。我们沿着开满咖啡店的街道,静静地走,心也变得文艺起来。
第三天一早闺蜜踏上了返程的道路。我独自前往黄鹤楼,又穿越武汉的大街小巷,我感受到武汉居民生活的喧嚣——,公园里,有跳广场舞的中年人;小街道间的人络绎不绝,上街买菜,买早点,有自行车的铃声,有电动车的“滴滴”声,感觉人就在两边不停地游动。但是我没有感到孤独。抵达昙华林,我从街头到街尾,细细地品味这条文艺的街巷。我在“城市人文的最后圣地”这家店里读着别人的心情,然后写了一张明信片,纪念我的武汉之旅。我想起我想听的故事,看到人群里推着自行车的人,便忍不住回头多看了几眼,但是转眼我们就失散在人群里。
我在昙华林的小山上遇见一家铁门紧闭的“山上咖啡”,铁门上挂着一把彩虹伞,门上贴着三月份未缴清的电费单。我透过门的缝隙,看见房外的桌椅上铺满了黄色的落叶,浸润着昨夜雨水的痕迹。我试图去想象着这里发生的故事……
与朋友在昙华林相遇时,已是午后。我们坐上公交车,穿越长江大桥,前往归元禅寺,朋友是在寺庙里和我讲起故事的,讲故事的场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没有音乐,没有咖啡或者茶。正如他说,故事要静静地听,而他讲的故事没有血肉,故事需要不仅仅是一个框架。我说我听懂了。
最后的那晚,我在光谷看完风情街,与他分离。回旅店的那条路上,心情有些平静。却不料在返回南昌的火车上时,对武汉的怀念渐渐涌上心头,开始怀念,怀念我们走过的那几天,怀念武汉的每一处风景。
沿途的楝树抽着紫色的花儿,不经意地就落入我的视线。心中的万千情绪清清淡淡,我期待去听的那个故事听完了,我们离别的路口上,许多风景绵绵……
再见,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