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猎散文

时间:2021-08-31

  笔者于少年时代,在陇南宕昌一个叫南河的地方生活了十年。那时间,农村里普遍生活困难,狩猎,便是当地农民改善生活、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狩猎的方法有很多,“役鹰”狩猎就是其中的一种。出于好奇,笔者曾经对役鹰狩猎很上心,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到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譬如,捉鹰,熬鹰,役鹰,放鹰等。现凭记忆,记录如下:

鹰猎散文

  第一是捉鹰。

  鹰属于猛禽,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常常孤军作战,从不搞群狼战术。鹰是凶猛的、孤独的,又是高傲的、狡猾的。因而,鹰非常不好捉。依靠食物的诱惑,使其钻入人工设置的机关,不会奏效。这是因为,一来鹰一般不会被轻易诱惑;二来,鹰的警觉性特别强。然而,俗话说:再狡猾的动物,也斗不过好猎手。人处在一切生灵的最高端,心灵而手巧,总会想出办法,拿出高招,去实现其所思所想、所欲所求。

  鹰在高空飞翔,辽远而持久,但它终归是要栖息的。只要它能落下来,就有办法捕捉它。秋收过后,进入农闲时间,南河的“役鹰人”,便在前贯山上,布放巨大的捉鹰的“鹰架”,从东面的山脚下,顺着山梁,每三五十米布放一个,直到山头,再从山头依次到西面的山脚下,大约能布放百十个。鹰在高空飞翔的时间长了,觉得乏累了,会落下来,在“鹰架”歇息,只要踩上“鹰架”上横着的细木棍,机关就发了,绳套会瞬间拴住鹰脚,捕捉就成功了。

  一般来说,能捕捉到几只,就是很大的收获。“役鹰人”将最好的那只留给自己,会将其他的卖掉。据说,一直能卖到一百元。那时间的一百元,对于许多人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不可想象!捕捉到了鹰,接下来,就得驯服它,让它充分发挥它的天然捕猎技能,为人所用。

  第二是熬鹰。

  猎手们获得了野鹰后,便注入全部心血,精心喂养、细心关照,为鹰做皮绊、制眼罩,每天放飞、进行调驯。在驯化之前,要给鹰喂好吃的,使它尽快长得膘肥体壮。但这时的鹰膘是一种虚膘,要使它变成肌肉才有力量。驯鹰开始,首先要给鹰拉膘,不但不给进食,还要给它洗胃。洗完胃再用热水给鹰洗澡,让它出汗。晚上再把鹰放在专门驯鹰的粗绳子上,鹰站不稳,而且还有人在下面不断地用棍子敲打绳子,绳子不断晃动,这样鹰就无法睡觉了,这就叫“熬鹰”。鹰疲乏到了极点,就会掉在地上,此时用清水冲洗鹰头,然后让鹰饮茶或盐水。这样没几天鹰就瘦下来了,有的鹰会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一点精神都没有了。

  接下来就开始驯化,用特制的眼罩戴在鹰头上,不让它看见任何东西,专门喂它一些兔子、鸽子、小鸟等动物肉,使它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感。接着就是让它进行捕猎训练。鹰的尾毛有十六根。鹰就凭这十六根尾毛调节起飞、制动、滑翔、下坠和捕捉猎物。训练时用线把这十六根尾毛一根一根地缠起来。羽毛之间的线不能太紧或太松,过紧了不能起飞,过松了它就会飞跑。在训练的场地上把兔子、鸽子用绳子拴住。一切准备好后,就把鹰的眼罩摘掉,这时猎鹰便去抓捕猎物,直到吃饱。接下来的训练就是当它捕捉到猎物后不让它吃,如此反复多次,到最后才让它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羽毛松开几根,乃至以后全部松开。半个月后,鹰就完全被驯化了。检验驯化的结果时,在房内放置些肉,招鹰来吃,如鹰能来吃,就算成功了,就可以到外边放鹰捕猎了。喂鹰时,只喂瘦肉,或小动物的头部,绝对不能饱食,这是因为“鹰饱不捕猎”。还有不见猎物,不揭眼罩,更不能解开脚绊,这就是俗话说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熬鹰的精髓是“熬”,是人的意志力与鹰的意志力的较量,但却是极不对等的较量。因为人是主宰,鹰是俘虏。起初,鹰会绝食,但很短暂。饥饿是痛苦,求生是本能,最终鹰会迫于求生而低下高贵的头颅,向人表示屈服,其标志便是开始进食。后来,便是对人的意志的无条件顺从了。

  第三是役鹰。

  鹰狩猎的场面是令人神往的。举鹰的猎手,左手架鹰,右手扬鞭,马蹄飞驰,猎狗狂奔,猎手紧盯猎物不放。选好地形后,急速地揭开鹰眼罩,扯去鹰脚绊,一声唿哨,那饥饿发疯、近乎发狂的猎鹰,象箭一样腾空而起,向受惊的猎物猛冲而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把那眼尖、力大、敏捷、凶猛的大鹰撒出去,顷刻间就能将它们生擒活捉回来。一只好猎鹰,一年能捕捉数百只猎物。难怪有人说,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鹰,可见它的身价之贵重。

  然而,上述狩猎方法是在草原上,在平原大地上。在陇南宕昌南河山区,役鹰狩猎主要在冬季,主要是捕捉野鸡;捕捉野兔、鸽子的也有,但不多见。每捕捉到了野鸡,经过严格训练的鹰是不会主动偷食的,猎人会将野鸡的头奖励给它。因此,凡是市场上出售的无头野鸡,便是役鹰所获,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有时候,发现了猎物,放出鹰去,鹰追鸡逃,会飞出几架山,猎人见不到鹰的踪影,就会一路大喊:“保!保!保!”鹰知道,这是主人在呼唤它,就会叼着猎物,寻声朝主人飞来。平时,鹰的一只脚上套着一个环,环上拴着牵鹰的绳索,大约一米长短,另一头有一个大环,套在猎人的左手上。猎人行走时,鹰就站在猎人的肩膀上;猎人停下后,抬起左胳膊,鹰就会站在猎人的胳膊上。猎人会抹鹰的胸部,以示亲热,但绝不能抹鹰的背部,抹鹰的背部是最大的禁忌。据说,鹰的高贵就在于脊梁永远是挺直的,抹鹰的背部,一旦成了习惯,鹰就会卑躬屈膝,失去了威猛,不再是上好猎鹰了。

  第四是放鹰。

  役使猎鹰多年后,猎鹰年事已高,捕猎能力大为下降,不再有很多的收获。因为猎人与他的猎鹰相处得久了,会产生很深的感情,猎人会将它放生,缘尽了,但恩不能断,义不能绝。

  放鹰也要看黄道吉日。选好了日子,猎人会大宴同行、亲朋好友。开席前,猎人会将专门宰杀的一只大公鸡,切成条块状,亲手给猎鹰一口一口地喂食,边喂边说:“老朋友,委屈你了,这么多年,你养活了我,我得感谢你呀!”说毕,就给猎鹰跪下去,恭恭敬敬磕三个头。然后起身,打开猎鹰脚上的环,放他远走高飞,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才开席。

  许多的猎鹰,对主人有了高度的依赖,还会飞回来,但主人会按照规矩,对它不理不睬,直到它绝望而去,不再返回。据说,倘若心软,再度收留了猎鹰,就是没完没了的恶缘了。但也有特例,猎人和他的猎鹰一样的老了,双双惺惺相惜,猎人不在重操旧业,与他的老猎鹰相依为命,共度余年。

  人类的早期生存,除了采食植物的果实,还主要依赖于渔猎。狩猎文化,是中国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役鹰狩猎,是狩猎文化中的奇特现象之一,历经数百万年,直到上世纪末消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胜枚举。笔者所写,只是个人记忆点滴,仅仅是一管之见而已。

上一篇:秋麦散文 下一篇:清晨的风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