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场,一座客家语言堆砌的老场镇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

西河场,一座客家语言堆砌的老场镇散文

  今年盛夏,成都尤其炎热。

  随着地铁4号线,成洛路扩能改造的贯通,特别是成安渝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位于成都东部片区的火热程度,永远大于这个夏天天气的温度。

  沿成洛路向洛带方向行驶,车过四环路,一幢幢新建的住宅拔地而起,浅丘山峦叠嶂其间,蓝天白云清淅可见彷佛伸手可触。夏季的热浪被掩淹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失去了慌乱爆躁的行为,显尽清凉,宁静,美丽。

  这里便是我最熟悉,心里又有某种特殊情怀的西河场——一座被现代气息浸润穿透,悠远客家语言燎绕,揉碎,堆砌而成的老旧场镇。

  二

  2001年成都五路一桥工程建设时,我在“成洛路”建设项目部见到过一个人。这个人在项目部办公室跟我们负责人“叽叽呱呱”大声说着话,说话的态度粗暴霸道,说话的方式就像在吵架,其实我一句也没听懂。

  后来才知道,此人是西河镇的一位姓张的领导。到项目部来,目的只有一个:要求将“成洛路”建设时只设计规划并施工到城东十陵片区地下的通讯光缆及饮水管网,铺设到相邻的西河镇去。那位领导用客家话在那大声地重复着:“楞楞俺令器嘎来扛!(客家话。意思是:资金我们自己来出!)”

  望着“成洛路”建设项目火热场面,这位西河镇的领导喜在眉稍。西河今后的发展,他正在用尽自已的能力努力着;他心中的愿景,更想早日看到西河的未来,美好,灿烂。

  三

  从那之后,我便认识并走近了西河。在四川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我便到西河这块热土地上投资办厂,把西河当成了自己的家园,投身参与到西河的建设大潮中。

  站到宽阔的成洛路进入西河场场口,看到的是时间将整个西河分段成了两段历史。成洛路的两旁,一段历史已经被迅速发展崛起,形成了一道新的城市风景;西河场的东街与北街片区,老旧的街道和不整齐的老房屋已成人类进程的历史,被记忆镌刻在土墙木板墙壁,小青瓦重叠覆盖而成的屋面上,陈旧而古朴。对每一位行走过往的人们一遍又一遍述说着西河场的陈年旧事。

  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的一支迁徙而至的客家人,一代又一代在西江河旁生存繁衍,乐享千百年成都平原的富庶生活。她们沿袭异乡亲切的客家方言,传承祖辈智慧,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其热闹而繁荣。修造了南华宫、禹王宫、万寿宫、火神庙和药王庙五座神圣威严的大庙,从此奠定了西河场在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地区五大场镇之一的地位。形成了成都府从东大路走水码头五凤溪必经之地的重要驿站。

  如今西河场“五大庙”的故事,以其风格独特的清代建筑,在时光暴晒下,早已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客家人记忆中老场镇的模样,大庙里面菩萨的形状和西河场古老的故事,遗留的人文民俗痕迹,深浅不一镌刻在狭窄的巷子中流淌,飘逸。

  四

  流淌在西河境的西江河,将过去的简阳县与华阳县阻隔,割断。连接两地的“简华桥”如今依然安静地横躺在西江河上,默默地注视着西河场,像一位饱经世事,满脸装着沧桑,一字一句清楚地述说着简华桥两旁发生的一切故事。

  位于华阳地界的西河场旁,旧时候就有一块用于商贸交易的场所,岁月留下的痕迹跟它的名字“扯谎坝”的名气一起清晰可见。

  粮油种子,生产用具,牛羊牲畜,生活用品在这里一应齐全。客栈、食店、药行、当铺要有尽有。算命大师、测字先生、江湖骗子在这“扯谎坝”里扯起了堂子,她们将整个西河场闹得沸沸扬扬,人气旺盛。

  一句句客家语言,在整个西河场的大街小巷,“扯谎坝”坝子上与进出“鸡公车”的吱吱声响交触,碰撞,尖唱,吼叫,如日夜流淌在西江河里的流水声,不慌不忙轻言细语流向远方。

  声音细腻,干脆,悠长,动人。一声发音,一句话语代表客家方言文化,至今在成都东山地区传播留存。

  五

  客家语言的留存,是对客家生活的敬畏,是生命顽强生息存续的延伸,更是对幸福意义最好的诠释。

  简华桥上游旁边有一座幽静的农家四合院,城市发展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了,客家人的农家小院随时准备着被拆迁推倒。80多岁的谢元修老人就世居在这里,老人与他的老屋一起,是西河场近一个世纪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老人除了患有眼睛视力疾病外,听力却出奇地好,与老人说话交谈,耳朵就是老人家的眼睛,分辩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感受着每一个人生动的表情,用语言畅快地表现着内心幸福的喜悦。

  老人身体健康,敏捷的动作和储存脑海里的东西,一如他的行为跳跃自然,说话声音一样有力清晰。说起西河场的每一处旮旯角落,街头巷尾的每一块石板,老人记忆犹新。大小事情的点点滴滴,远到解放前的革命运动,近到如今西河场发展的变化,老人开口说起,情深意切,如数家珍。尤其用客家人的语言表达,怡然自得,朗朗上口。

  临近中午,夏天的太阳穿透了竹林,爬上了四合院低矮的围墙,散落在老人的天井院坝里,与屋外不知道名字虫儿的尖叫声一起,萦绕在老人桌子上茶杯口缭绕的水雾里,光影斑驳,幸福逸然组成的场面,给了老人最好的陪伴。

  小时候的谢元修老人,把年少时的玩性丢放在“扯谎坝”和“五大庙”之间游走嬉戏,天真快乐。去西江河洗澡捉魚,到扯谎坝里嬉闹撒野,都不能阻止年少野性的生长。60年代,由于人们对安全的认识不那么重视,周遭时时四起的火灾,烧毁着人们生长的希望,激怒了人们对火神庙的愤恨。年少的谢元修伙同玩伴,拿上糙纸狠狠的贴到了供奉在火神庙里菩萨的脸上,想用双手遮挡天灾带给人间痛楚;有一年西河场发生人畜瘟疫,范围广久治不愈,人们带着虔诚到药王庙祈祷。等待人们散去,小伙伴们便蜂拥而上,爬上药王菩萨的身上,用老年人烟杆里的污垢搽抹在药王像的嘴巴上,用除旧行动来拯救人们的思想,传播科学的世界观改造生活生存。

  六

  关于火神庙和药王庙,至今流传着许多版本故事。

  清朝末年,西河场扯谎坝十分闹热,尤其逢场天,人们用纯正的客家方言在一起交流做买卖,过着有序而闲适的农耕生活。

  来自简阳境内黄土场的杜洪先与西河场本地人李金标两人都在西河场开设了各自的“堂口”。杜洪先从小善动喜武,难免身体有点跌打损伤,逼迫自己去认识些花花草草,采摘回来后揉搓当药用。长大成年后拜师学医求生活,便在西河场的扯谎坝拉起了“开泰”药行招牌,卖起了治病救人的“打打药”。人气旺盛的西河场,也成就了另一位祖传衣钵,能测字算命,胡弄道场的“阴阳”先生李金标。西河场逢场天,扯谎坝人流如织,操着一口口流利的客家话语,在买与卖的交流成交中热闹起来。杜洪先与李金标为了彼此的生意更好,两人密谋,只要来看病或算卦的人都要被推介到双方开设的“堂口”去照顾生意,想方设法让来看病或算卦的人,看病、算命这两件事都得一起去做。

  “哪里不舒服,你先去谢大师那儿算一卦,看今天适不适合治病。”

  病人在李大师的测算画符念咒语后,方才到杜药铺抓药。如此这般,大都药到病除。一般来说人们都是些因为生活所累,感冒难受这类病痛,经过了算命先生的算卦吉言,心中的“心病”就好了许多,再按照先生吩咐吃药,基本就能康复。

  其实,这是杜洪先与李金标糊弄人挣钱的伎俩。杜洪先药铺的药主要卖西药,药粒被碾轧成粉末,让人认不出来,用草纸包成一次吃一包的小包,叫你拿到李大师那儿去,神神秘秘点化后蒙蔽病人,一般人的小病小痛便能医治。

  神医,神算。这两人的名气被传成了神,传遍了附近场镇和成都府各地。

  七

  走进西河场,家家户户家里都有供奉先祖灵位的习俗。

  爱家,守礼,传统,孝行是每一个客家人坚守的行为准则。

  女娃子相亲,儿童的健康,调皮的猫狗打碎一只碗,打烂一件家什,嫁娶,走亲戚等大小活动,都会请人测字算算日子。

  客家人坚信心中有,佛和菩萨才存在。

  八

  一天,扯谎坝杜洪先药铺来了一位病人。说不来客家话,也听不懂客家话,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杜先生心里钻心的疼痛。

  李金标大师伸出手指,装神弄鬼口里念念有词。杜洪先用药勺一勺一勺舀出药粉,拿给这位病人并胸有成竹地说,药到病除。

  几天过去,病人又来到扯谎坝,说病痛没有缓解。李大师依样画佛念咒,杜先生照旧捡药,让病人回家按吩咐服用。

  又过了几天,病人又来了,说病没治好。钱花了不少,痛还更加严重了,要杜洪先药铺和算命的李金标给个说法。

  仗着在扯谎坝经营多年药行的杜洪先,财大气粗连哄带吓想赶走病人。此时的本地“地头蛇”李金标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算了一辈子别人的命,却没算准自己的命运。

  病人这才显现真身,他是一云游四海路过西河场的道士。看到杜洪先与李金标两人强霸一方,胡作非为,故意装病戏弄了两人。然后抽出腰带间印有佛经的两道佛印,查封了杜洪先的“开泰”药行,封住了李金标能说会道的脸嘴。留给杜洪先和李金标两人一张字条后,脚蹬云彩飞到了西河场南华宫大殿前,用手轻轻一拂,南华宫房梁上的“华”字被摘了下来,道士便乘云驾雾向东简阳方向腾空而去。

  九

  从这以后,开药行的杜洪先出资兴建了庙宇,请精湛技艺的工匠铸造了菩萨,取名药王庙,供人们朝拜。传授经验秘方指点民众,到田坎坡地里扯些草草,泡酒泡水擦身洗澡,熬水煮汤当药服用,并把药价降到了最低卖给民众,治病救人传为佳话。

  李金标也依着道士留下的纸条,在西河场兴建了火神庙,借佛道高僧开光菩萨,年年带头敬贡。去世后的邻里乡亲,李金标都会出资捐一份给死者通往天堂的冥币,大做善事,救赎自己的灵魂。

  清末年间,客家人以姓氏和迁徙的原始地为一个祖系,筹措资金陆续修造了“禹王宫”和“万寿宫”,与早先修建的“南华宫”,“药王庙”,“火神庙”,形成了享誉成都东山地区西河场的“五大庙”。由于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虽说现在没有保存下来,但时间一定会记住,过去的西河场跟现在的西河镇,一样热闹,辉煌。

  十

  西河场前世今生的发展变化,记录着客家人客走他乡的踪迹和安居乐业的点滴,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客家语言,述说出迁徙异乡的艰辛和苦难,传承着故乡人的勤劳和善良;立足异乡,挥洒着汗水,努力拼搏,心中怀揣着异乡人奋斗的意志和决心;安居异乡,享受着生命迁徒的顽强和幸福意义的美好。

  她们用自己特别的语言魅力,演绎着生存环境赋予生活的乐趣,浸润着成都东部地区广阔的土地,山水和变革的家园。

  这个夏天,我再次来到西河场,回想起过去的模样,已经认不出来了。看到从市区开过来的地铁列车,滚滚的车轮不断地在西河的地界上来回奔跑,载着客家人奋挣时的语言,模样,希望,与盛夏热烈的太阳比试赛跑,轰动的声响从夏天一路咆哮着向春天奔向而去。

  夜幕下,分明听到了广场的舞池边,西江河畔的高楼里传出的客家人阵阵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