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一些记忆,有的已经被沉淀在深处,平时很难唤醒它,恢复它的原形。譬如,花轱辘车、风车、辘轳……这些都是先人们的发明创造,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现在想来,还能给人以启示。几千年的功绩更是不可磨灭。但是,现在它们已经纷纷被现代化的工具所取代,被历史所摒弃,可能永不得东山再起。然而,我总觉得它们还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它们曾一度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那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其原理也曾使我迷惑过,探究过,从中受到过不少的启示。
花轱辘车
“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在花轱辘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车却很难找到几处有铁的地方,几乎全是木料所制,可见发明者的高明。在胶轮车还未出现以前,它已应用了几千年。我小时候看到它时,似乎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处在一个要被历史淘汰的边缘。几块木头通过能工巧匠之手,竟能让牛马拉着它载上千斤重量在道路上行驶。当时,生产队里有一台花轱辘车,年龄已无从考察。但从它那斑驳的车身上看,已是一个年迈古稀的老者,走起路来吱吱呀呀,很远都能听到它颤抖的声音。哪儿坏了也不再去修它,尽管如此,却还有人驾驶着它干一些小零活。每当我从它身边走过时,无不投去怜悯的目光,心里不由地产生一种无限的感慨和矛盾。虽然它很笨重,因为它的动力是牛马,但却很环保。这也算是让人称道之处吧!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一度闪烁过光芒,给人类载来了文明和发展吗?我总觉得应该赋予它新的生命,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风车
我家的后院有一个磨房,小时候我经常到那里去玩。磨房里有磨和碾子,在碾子的南侧还摆放着一架风车。风车是碾米用的。谷物在碾子上推完以后,米和糠是掺和在一起的。想把米和糠分开,就要用撮子把料填进料斗,然后转动风车,抽一下料斗下面的插板,这样就把米和糠分开了。儿时,我经常帮助人家摇风车,与其说是帮助,还不如说是出于好奇感到有趣才是真的。当风车停下来时,我有时就站在那里看着它发呆,不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感到很奇怪。趴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向里面观察,只看到在转动的轴上安装着七八块小木板,其它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我才知道——风,就来自于那几块小木板,它相当于吹风机里的风叶。现在看来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可在当时我却觉得它很神奇。大大的像个怪物,你要摇动把柄它就会吐出呼呼的风来。
有一年冬天的傍晚,村子中的几个狗把一条狼追到了磨房里。那条狼急中生智一下子跳到了风车上,狗却跳不上去,只能围着风车狂吠。当人们赶到时,狼嗖地一下从磨房的小窗户跳出来逃走了。那时候,当冬天山里的食物短缺时,狼就经常到村子里寻找食物,叼走小猪和小羊。为防止狼的偷袭,几乎家家的猪羊圈上都绑有稻草人。狼是轻易不会伤害人的,即使人和狼偶尔相遇,也是狼首先绕道而逃。现在我原来居住过的那个小村发展了,也现代了。然而,在西山生活的狼、狐狸、野猪、狍子却不见了踪影,就连山鸡和野兔也很难见到了。老鼠的天敌狐狸、山猫、黄鼠狼的消失,却让老鼠猖獗起来,到处践踏庄稼和草原。真让人难以理解,人类发展进步的背后会带来那么多的负面影响?现在,虽然人们的生态意识提高了,但是一条生物链的形成不知还要等多少年。
辘轳
有了井人们便可以不依靠河而居,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有了辘轳则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从井里取出水来,供人畜饮用灌溉田园。人用辘轳打水,画的是一个圆,而柳罐运动的轨迹则是一条直线。实际上辘轳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制成的,既省力又方便。如用两个柳罐打水就更省力了。水是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一天什么都可以不干,可是辘轳的把柄你不能不摸,我就是摸着辘轳的把柄长大的。
在打水时,常常在辘轳的支架上看到为治小儿吵夜写的字幅——“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吵夜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就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治病的原理何在,可是在当时人们就愿意那么去做,这大概和愚昧有关吧?有时人们也粘贴一些小广告之类,某某家卖什么东西了云云……一度辘轳身边的井台便成了人们发布新闻议论时事的重要场所。有一天的傍晚,生产队长的老婆跳井了,把她捞上来发现,身上只擦破了点皮,并没有生命之忧,可是井水却被污染不能再用了。人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淘洗了井。于是,第二天的早晨人们便在井沿上议论开了——什么人呢,哪儿死不了非得跳井?呸!真让人恶心……人们一时只顾责备那个跳水的婆娘,却忘记了谴责那个花心的队长。
后来,花轱辘车、风车、辘轳等,纷纷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但是,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可磨灭的,仍被人们所怀念,我就是其中的一人。悠悠华夏五千年,绝大部分是刀耕火种的历史。刀耕火种固然艰辛,然而,它却既环保,又节省能源。假如,我们的先人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发明了火车、轮船、飞机、汽车……恐怕我们现在连见到煤炭、石油的机会没有了。我这可能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但是,刀耕火种环保节能的一面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现代文明的今天,在有限的地球表面无限制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环境,挤占了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使得它们濒临灭绝,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文明背后的悲哀。我在这里怀念那种刀耕火种的生活,并不是说,希望人们再回到那种生活状态中去,而是要去看到它的积极一面。或许我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如果一个民族仍保留其一两个比较原始的村落,并把它改造成旅游景点。通过这小小的历史缩影,既让人满足了怀旧的心里,又让人看到了人类的发展史,其不快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