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收梢散文

时间:2021-08-31

  最后的收梢,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最后的收梢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霸王别姬》,张爱玲

  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的人死得大义凛然,有的人死得遗臭万年,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有的人死得平凡卑贱,有的死得令人扼腕痛惜,有的人死得无悔无憾,有的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得大快人心。虞姬的生虽不及夏花般绚烂,死却如秋叶般静美。

  汉五年,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在司马光编纂的通史里,没有虞姬的一席之地。如张爱玲所言:虞姬只是承受着、反射着项王那织热的、充满了烨烨的光和力的月亮,“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她只是他随身的影子,没有他也就没有她的存在,与以夫为贵的普通妇女没什么两样。她生命的全部涵义几乎都在于为项王完成霸业操劳的同时,独享项王的垂爱。雄心勃勃的项王在她心里是强大的靠山,直至决战前夕,虞姬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英雄也是会流泪的动物,也有无力回天的脆弱之时: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虞姬拔剑自刎。这美人之刎,荡气回肠。

  虞姬是聪明的,她以择死激励项羽绝弃顾累、专心发挥神威而作求生之最后博击,尽管项羽最终也被迫选择自刎,难逃分尸五体的悲惨厄运。虞姬在人生舞台上的华丽收场,鲜血溅红了楚霸王的战袍,也为后人填写的汉史抹下了一笔重彩浓墨。在她看来,此时的择死,远比她在项王成就霸业后被赐为“贵人”而终身监禁在宫中慢慢老去,不得不与其他的三宫六院的嫔妃分享项王的宠幸,死后不过是被封一个端淑贤穆之类的谥号,更让她死得心甘情愿,她是为项王而死,死在项王的怀抱里,她的死完全占据了项王的心,让项王流干了泪,她是死得所值。唯独有这一次,她不再是反光体,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自己坚毅的生命之光,照亮了项王悲壮的不归路。因而有了项羽之痛呼:“虞,我生命中灿烂的太阳!”

  虞姬又是幸运的,虽然霸王屡次焚书坑降卒,烧杀掳掠,丧失民心,所到之处百姓皆仓皇出逃,但他却一心护着她共进退,甘愿与她双双战死在马背上,直到最后一分钟。项王对虞姬的有情有义,想来吕雉也要羡慕不已,同是传奇英雄的妻室,遭遇却是迥然不同。在沛县逃亡时,楚军铁骑追至,刘邦嫌车速太慢,竟然一把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刘邦虽然最终脱险了,但他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却被项羽抓获身陷牢笼,作为以后向他讨价还价的人质。真可谓患难之中见世态炎凉,更有那刘备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令女性心寒齿冷。想那糜夫人于战乱身带重伤,不肯累及赵云救刘嗣,投入枯井而死,死后却不值刘备一提,看那刘备惺惺作态掷阿斗于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倘若是糜夫人跟着赵云逃生,怕是不知要被刘氏责骂多少回,而她的死,却换不到刘氏的一句惋惜,可悲耶。

  张爱玲17岁时的作品《霸王别姬》,有别于其他的英雄美人故事,也不同于史学家的记载和理解。如郭沫若的《楚霸王自杀》,从政治上的原因分析楚霸王的成与败。而张爱玲缺乏关心政治的兴趣,她以女性的视角透析霸王的成败、虞姬的悲剧和觉醒,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至于她的国文老师汪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霸王别姬》与《楚霸王自杀》相比较,“有过之无不及。”

  张的故事里对角色的探索多少与她的家族背景及生活经历有关,“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少女张爱玲一心想逃离父亲的控制和后母的虐待,叛逆的力量静静地躺在张爱玲的血液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爱是长存的,以死获得忠贞不渝的完整的爱情,以对命运的有力抗争获得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美丽的收梢,她喜欢这样的收梢,这是项王所不懂的收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