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当我说到它的时候,我便处在一种孤独之中。
人终归是孤独的,孤孤单单地来,又孤孤单单地去。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仿佛无从谈起一般,因为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只有前后之间的过程是值得诉说的。或者亦可以说是希望与绝望,生伴随着一种希望,死却伴随着一种挣扎的绝望。两者同样地无法选择,又都同样的构筑着人生。
人总是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为了不再孤独,所以这世间便有了爱。爱自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拥有了爱就能够不会再孤独了。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这句话说得真好,也可以反过来讲:爱源于孤独,也依然要走向孤独。无论是一个人的形单影只,还是两个人的相爱日笃,仍然会有孤独的存在。
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与无奈,以自认为可信赖的观念或方式加以选择,于是有些人投奔于宗教,有些人投奔于庸庸碌碌的生活,更有的人宁愿自甘堕落,投入了罪恶的怀抱。其实细想想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逃避,只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喜好罢了。但结果又能够怎么样?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从某一种孤独的氛围里又进入了第二种或第三种孤独之中。也许人生真的应该需要一种大智慧,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走出这孤独的桎梏。即使像弗洛依德所说的:任何人都将离开父母,依恋妻子,因此人都是脆弱和淫欲的结合体。难道人就不再孤独了吗?那只是一种孤独找到了另一个孤独而已;因为原本脆弱的生命,欲要逃离这种原本就无法逃离的孤独所引发的脆弱感,进而人怀着内心的忐忑向颤栗的那么一点点希望投入了这个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只是在有以躲避最初存在的畏惧感,对于死,对于人世的一切,既显得忧心忡忡,又不得不去下定决心去面对现实。好了,当一切都如愿以偿地变为真实时,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并且还拥有那许多能让自己感到充实,欣慰的思想……可这个人仍然是孤独的,仍然会感受到寂寞,甚至空虚。只要是在闲下来的静谧氛围里,那被世俗所一时遮蔽了的,深深蛰伏于内心的东西,便会悄然地得到唤醒。那是一个人真实不虚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孤独正在毫无迟疑的窥视着每一个原本形单影只的灵魂。
而孤独到底属于什么?这是我在前一段时间重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所要去理解的,就如同原作者以维特口气说的一样:人到底是什么?这理应得到赞美的半个神明!当他最需要力量帮助的时候,他不也束手无策了吗?当他沉湎于欢乐或陷于苦恼时,他不也是全没有退缩吗?当他希冀隐迹于奥妙无穷的天宇时,他不也是重又恢复了迟钝冷淡的思维意识了吗?这真正是一个好的想法,却又难以让我寻找到确实的答案,害得我只是想了又想,几乎想破了脑袋。无奈,最后我只能把它归纳为孤独所遗留的或原本就存在着的病灶。
因为有爱,因为有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我们才会偶尔得一空闲来颇为奢侈的享受一番内心沉寂了许久又从不曾有一丝一毫遮掩的思想意识。它将会使人感到突兀的不自在,随之而来的便是清晰,澄明,透彻,而借此来寻找到自由的孤独的灵魂。那才是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最为真实的人生。
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所生存的这个地球是唯一的;而对于我们每个相对独立的人来说,却还会有他或她的另一半的可能性,我想真是值得庆幸并值得祝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