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

时间:2021-08-31

  鼠年正月十八,寒风料峭,我和芜湖的朋友一起沿着山回水转的古道,踏着雪后软软的泥草,来到泾县“黄田古村落风景区”,看那艘古老的“洋船”。

  一路上,“泾县通”虎哥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洋船”里的黑瓦、花砖、木雕、花窗……我的思绪便像“洋船”一般劈波斩浪地驶进了清朝。

  道光年间,在沪经商的朱一乔荣归故里。静谧的冬夜,红红的灯笼下,一群人围坐在身着长马褂的朱一乔身边,聆听他带来的“洋火轮”的描述。啧啧的称赞、无边的想象,竟然引起了朱一乔年迈母亲的感慨,她老人家也恨不得站在上海码头,亲眼看一看“洋火轮”这一稀罕之物。考虑到交通落后,老人行动诸多不便,朱一乔便与儿子朱宗怀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洋船屋”,了却老人心愿。

  于是,这艘山里的“洋船”便从孝道的海洋里起锚,在偏僻的山里靠港。

  刚进村口,诙谐的虎哥又出奇招,故弄玄虚地引领着我们穿野竹,走茶园,登临青狮山。半山腰忽见突兀的“观船石”。低头俯瞰,“洋船”依山傍水,镶嵌在青狮、白象两山间,尖角状的围墙是“船头”,花园是“甲板”,住宅是“船舱”,最高处女儿墙就是“驾驶舱”,石阶是“舷梯”,石板桥是登船的“跳板”。虎哥告诉我们,凤子河绕“船”分流,雨季时“洋船屋”宛如逆水而上的“洋船”,乘风破浪,非常英武、逼真。

  走过尖顶的草堆,下了山,我们便仔细欣赏起这艘穿越时空的“洋船”来。这幢徽式“洋船”不愧为别致的艺术珍品。正厅进去,庭院深深,廊道相通。大理石门额、一米多高的麻石墙脚、素雅自然不沾灰尘的水磨花砖、青砖铺设的地面、高高跌落式马头墙、大院里的拴马桩、使用银杏等优质木材的粗大梁柱、诲儿教女的学馆、“四郎探母”和“孟母三迁”等雕刻,无不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也蕴涵了深深的笃诚孝悌的悦母情结。月梁、童柱、墙裙、石鼓、门窗上和谐的人物花卉鸟兽图案、“四水归堂”的长方形天井、三级石阶的高门槛、自成一体的亭台楼阁、园内景致幽雅的山池花木、家船合一的建筑寓意无不蕴含了徽文化的丰富底蕴。

  太阳出来了,阳光斜倚在马头墙上,给这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涂抹上一层耀眼的柔黄,成了我们对“洋船”永远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