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街回来,已经是身无分文。当然,不是买吃的,也不是买穿的,更不是浓妆淡抹修饰自己的边幅。而是一到书店,就被那些喜欢的书籍,勾走了魂。
对书,我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从小在缺乏书籍的家庭里长大。总是对书的情感就好像是蜜蜂对花粉一般迷恋。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是有博览群书的念头的,而且这种样念头,似乎扎如骨髓一般深沉。但至今没能实现这愿望,真是人生遗憾。
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一边帮助父母放耕牛,一边上学。一天太阳西斜,我赶着牛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冒出一个改变自己生活的念头,而且是用知识。回到家中,我火急火燎的就跑到楼上翻箱倒柜的找书,终于找到一册《雷锋》的小人书,只有巴掌大,那是我,童年最珍贵的书,里面那些画面,至今还像电影底片一般保留在我的脑海里。
有些人使你没法忘却,有些书,改变你的一生。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忆犹新的记得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他性姚,个子不高,却很活泼,给人的感觉就是象一位有学识,有风度老顽童。他一生对教学事业兢兢业业,恪守不渝的在教室的讲台上挥霍岁月,当然他收获了同学的尊敬。
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他拿给我的,是在初一第一个学期准备放假的前三天。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从他的书柜里取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边微笑着一边递给我还说:“回家没事干吧!呢,有时间多多看看书”。
过后还补充了一句:“好好保管,是别人送我的”。那天从他办公室出来,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感觉我那双瞳仁可以睁这样大,感觉天空是蓝的,树叶是绿的。就连平时厌烦的汽车喇叭声,也觉得动听了。
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价值观,这我是深信不疑的,而且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读梭罗《瓦尔登湖》时,我就渴望能过上作者那样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清晨聆听鸟的啼鸣,黄昏观看夕阳西下的美景。食无污染的蔬菜,饮清澈的湖水,垂钓鱼儿。春天看着枝丫发芽,花儿蓓蕾绽放。当然唯一跟梭罗不一样的是,我还希望有爱我和我爱的人陪在身边。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老先生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五味,面目可憎”。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读书的癖好》)理解为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轻或重,活贫或富。对书就象待爱人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