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枯燥练习,想不成功都难散文

时间:2021-08-31

爱上枯燥练习,想不成功都难散文

  什么?弹了三天钢琴你就厌倦了!那跳水运动员一个跳水动作要练上七八年,高尔夫球手一个挥杆动作要练上几万遍,他们怎么做到“乐而忘我”、“忘记时间的流逝”呢?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爱上枯燥的练习吧!

  在采访中,名人们常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同时收获快乐和成功,秘诀就在于“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但是掌握一门技能,即使你再深爱它,也需要做大量苦工。任何有挑战性的活动——从电脑编程,到弹奏一种乐器,再到体育竞技——都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练习。无论是一个完美无暇的高尔夫挥杆动作,还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蝶泳泳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练习时间(事实上,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大约需要10,000个小时)、进行无数的重复练习才能达到至善。

  对于任何人而言,若想掌握一门技能,都必须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练习——批评性反馈——修改——渐进式改进”这一循环过程。有些人似乎能够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一项活动,并且在逐渐的改进过程中获得乐趣。然而,其他人却发现这种需要专心而且时间密集的工作让人感到沮丧和无聊。为什么呢?

  差异可能反映在人们进入“心流”(flow)这种状态的能力,这是在你完全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时产生的感觉。不管你把它称为“专心致志”、“最佳体验”,还是别的什么名字,心流状态都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心流”这一概念以来,它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中流砥柱。心流状态可以发生在任何活动中;当一项任务目标明确并且要求的技能水平适当时,当一个人能够根据清晰及时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表现时,这种状态最容易出现。

  心流状态把练习这个苦力活变成了本身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单纯享受这一活动,而不是把它作为达到某一目的、获得某些外在回报的方式。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它变成优势:我们怎样才能进入自己想要掌握的活动的心流状态呢?这样我们既享受了提升技能的过程,同时又能实现成为大师的目的。

  克森特米哈伊暗示那些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心流状态的人都有“自带目的性人格”(autotelicpersonality)——这种性情的人会找出挑战,然后进入心流状态。非此人格的人看到的会是困难,而此人格的人看到的却是增强技能的机会。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人乐于接受新的挑战。他们也会做到持之以恒,并且不太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有能力去追求“不为功利的`兴趣”(关注任务本身而非回报),他们在开发自身天赋方面优于其他人。

  幸运的是,对于我们这些天生没有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人而言,有证据证实心流状态可以由一些环境因素促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蒙特梭利学校规定的学习架构似乎有利于心流状态的形成。一项针对蒙特梭利中学和传统中学的比较(克森特米哈伊参与写作)发现,相比于传统中学的学生,蒙特梭利中学的同年级学生展现的影响力更大、内在动机更强、心流的经历更加频繁。在蒙特梭利学校,学生习得是通过自己去发现,而非直接教学,学校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学校还会留出固定的空闲时间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这里不鼓励竞争,分数不被重视,外在回报也不受关注。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被分到一组,而不是按照能力水平把他们分开。

  对于任何人而言,虽然(还)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够把乏味的练习变成令人振奋的活动,但是令人鼓舞的是,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似乎能够把自己推向心流的状态。若能给我们提供松散的、没有限制的时间,最小的干扰以及一个难易程度适当的任务,那我们或许就能够爱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同时,我们还在努力练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爱上枯燥练习,想不成功都难散文】相关文章:

1.爱上散文

2.爱上绿萝散文

3.爱上忧郁散文

4.风儿爱上了秋散文

5.春爱上冬天-生活散文

6.从此爱上春天散文

7.带着爱上路的散文

8.老舍《想北平》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