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孔不只是座桥散文
到贵州旅行,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名气太大了,是贵州最响亮的一张名片,然而小七孔,却是从贵州旅游回来的人力荐的一个去处。其实,小七孔并不只是一座桥,就跟黄果树瀑布不仅是一条瀑布一样。
那天我们是从宏伟的西大门进去的。请允许我说明一点,昨晚到达住宿地小七孔镇时,已是夜里11时,第二天早晨醒来,天空彤云密布,还飘下零星细雨,再加上,由打高速大回环样的环道上下来,我已经丧失了辨别方向的能力。庆幸的是,我们从这里进入景区,却是最正确的赏景线路——从景区最高处顺着响水河一路下行,是由上而下的观赏。
响水河其实是樟江上的一条小溪,小七孔景区就是顺着这条宽不足一公里、长却可达12公里的狭长区域分布的。小溪就像一条丝线,将景区的卧龙潭、鸳鸯湖、天钟洞、水上森林、野猪林、飞云洞、龟背山、野鸭池、68级跌水瀑布、拉雅瀑布、涵碧潭、小七孔古桥等各具特色的景点串联起来,串成了一条挂满珍珠翡翠的珠串,而小七孔桥是这座景区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就在珠串的尽头,是这挂珠串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卧龙潭在珠串的最顶端,是卧龙河的源头,是地下暗河的出水口。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成熟的云贵高原,这样的暗河比比皆是。我们只见浓郁的树木环抱之下,一潭碧水,平静如镜,却不知那水从何处而来。也正是这一潭碧水,给卧龙河以及响水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流,而且,不论是旱季雨季,永远保持着它恒久吐纳的平静姿态,就像是深潜于水下的巨龙,暗流涌动,但从不震怒,也从未停息。
但我们知道那水从山崖下涌出,储满卧龙潭向下而去。卧龙潭的出水口开阔而平缓,从对面绝壁下,画出一条长四五十米的优美弧线,然后漫堤而下,齐刷刷毫无征兆地猛然跌入十余米的深渊。这就是著名的卧龙潭滚水瀑布。刚才还清幽娴静如处子的一潭碧水,顷刻间雷霆震怒,奔腾咆哮如莽汉;但并不肆意妄为,而是从潭底跳荡了一下,像是要看看自己是如何不小心掉下深谷的一样,只是回回头,然后就忍气吞声,乖乖地顺流而下了。
而那样形成的瀑布才是最美的。说实话,那瀑布根本不像布,却像极了珠帘、纱幔,整整齐齐极有秩序地铺展垂挂在山谷之间。那珠帘纱幔白晶晶、亮闪闪,从浓郁碧绿的镜面似的卧龙潭,沿着浅弯的“S”形的曲线,舒缓地垂下来,潭水的浓郁幽暗与帘幔的亮白组成一幅巨型画面,恰似太极图阴阳鱼,且婉转灵动,舒展自如,而那溅起的水珠、腾起的水雾,更是赋予它似真似幻的神秘色彩。
谁在林间秀硬功?静如处子动如风。
两山排闼伤心碧,一派蛟龙卧地宫。
在一些水域,以卧龙命名的景点很多,比如九寨沟的卧龙海,喀纳斯的卧龙湾。九寨沟的卧龙海是在清澈的湖水之中,由于地下矿物质的沉积,而出现的一条钙华岩石,蜿蜒崎岖,时隐时现,形如龙卧;喀纳斯的卧龙湾呢,是喀纳斯河中泥沙淤积的浅滩,如龙形,首尾可辨,鳞爪齐全,其上绿草覆盖,松杉生长,也很好看。它们大多是形似,而这里的卧龙潭不仅形似,更得暗河涌入之实,形神兼具,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矣!
天钟洞也如此。云贵高原最不缺少的就是天然大溶洞了,这天钟洞也是。在“备战备荒”的年代,天钟洞开发为民防工程,由才容一人俯身前行的洞口进入,几十米后,豁然开朗,天造地设的福地洞天便在脚下了。当然,像九龙出海、金鸡报晓、狮王审猴这样的石笋钟乳惟妙惟肖自不必说,其腹地开阔处,一天然石笋,形状、色彩、个头包括局部细节,都酷似一尊巨型黄铜大钟,扣在地面上,大钟表面上麟麟的石纹,也像极了铜钟浇筑时留下的刻字和夔纹。若不是围栏保护,我定会近前去敲击一下,试一试它的真伪。
有人曾把小七孔称作“小九寨”,这里虽然难免附庸的意味,但九寨沟山水的秀美,早已为世人所称道。九寨沟我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去过,在这里不想简单地去比较,但就河水而言,这里的色彩、明暗、清澈程度、变化样式,九寨沟的翡翠河还是要胜出不少,毕竟“九寨归来不看水”吗。但是,我想说,在这里,在小七孔,在小七孔景区的水上森林,游客可以下到水里去,尽情戏水,与灵动的水亲密接触,那是九寨沟绝对无法比肩的。
水上森林也是名副其实的。“树在石上生,水从石上流。”这里的树木茂密葱茏,深不可测,步入丛林,遮天蔽日,不见青天,而淙淙溪水就在丛林之下,从一块块岩石的缝隙,跌宕跳跃,奔涌而出。奇怪的是,那树木就生在岩石上,条条树根绽露无余;那水就在岩石上流淌,块块岩石不见一星半点土质。叫不上名字的树木盘根错节,交织成一张张细密的网,将岩石牢牢困在脚下;流水汩汩滔滔,又从岩石的罅隙、从树根交织错落的网里,荡涤淘洗,滚滚流淌。树根长在岩石上,又将岩石捆绑住,牢牢固定在溪水里,是岩石留住了树木,还是树根固牢了岩石?一时半刻还真不好分辨。
好在游人并不喜欢较真,他们喜欢这样的丛林,喜欢这样的小溪,喜欢这样的与生命的源头亲密接触。丛林下的步道蜿蜒曲折,许多地方也只是几块水流里的垫脚石,游人必须跨越才能通过。正值丰水季节,溪水漫过岩石,人们也乐得下到水里,享受这难得的清凉。水流湍急,岩石湿滑,站立不稳,不妨事,那密密匝匝的树干、树枝正好随手可攀。偶有不小心滑上一跤的,引来阵阵惊呼尖叫和众人的目光,随后便是一片片欢快的笑声。小朋友们可耐不住性子,跳来窜去,没有几下子,早就变成了落汤鸡。
黔东七孔景区佳,水上森林可戏娃。
奔涌清流根下过,千条白练舞悬崖。
水上森林下行,便是68级跌水瀑布。68级呀,就这么一条小小的响水河,也就1.6公里的那么一小段,一级连着一级的河水跳荡,一个接着一个的瀑布飞泉,如流云,似滚雪,像洒珠,若倾玉,西施浣纱,素娥捣练,碎琼乱玉,争奇斗艳。这68级瀑布大小不一,各具情态。有的如白练倒悬,一泄如注;有的似千丝万缕,聚集成潭;有的像千回百转,喷薄而出;有的若浩浩荡荡,水漫金山;有的气势恢弘,熊咆龙吟;有的涓滴细流,窃窃私语。一路走,一路看,直把人看得厌倦了所有的山山水水。
68级跌水瀑布就这样跌跌撞撞,一头栽进了涵碧潭。涵碧潭,多么诗意的名字!刚才还桀骜不驯的响水河,一下子就没了踪影,像中了魔咒一般,不吭不响,乖巧温婉。没有水流,不见波痕,只是静静的一潭,将周遭山坡上浓郁的绿色,吸纳蕴涵酝酿,凝练成一池温润的碧玉。水面平静明亮,如一面古铜的镜子,天光云影,苍松翠柏,茂林修竹,以及枯木苍苔,一律倒映在潭水里,与这些光影一起,幻化成绿色的丝绸一般柔滑的梦。
小七孔桥就在这梦的那一端。
我曾立志要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天下名胜也走过许多处,不知多少次,为祖国的山河秀丽、壮美而感叹、欣喜,也留下了自己的文字,讲给更多的人知道。不过我也清楚,自己也并不是用笔墨为祖国的山河立传之人,也只是心有所动,便诉之于笔端而已。小七孔,着实让我心动了。
我陶醉于小七孔的绿色,那醉人的绿呀!我的大脑沟回里,一下子便充盈了朱自清先生的梅雨潭来,那一组满含深情、奇妙绝伦的比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那醉人的绿呀!除了照搬先生的佳句,我真的找不出还有哪些文字,最适合于这里的绿了。
这绿一定是糅合了松柏的青,修竹的翠,古榕的浓,苍苔的凝,还有天光的明,云影的亮,树叶的阴,水草的暗,以及潭水的清、柔、润、滑,才如此这般令人心醉的呀!
小七孔就在这一片醉人的'绿里。七个小巧的石拱,像顽皮而又巧手的孩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擦出的水漂儿,极有秩序地跳荡出七个柔美的弧线,然后沉没在碧水的尽头;麻石条的桥墩和麻石板的桥面,也一样丛生着绿色的灌木和青草,茵茵的苔藓,尽心尽力地填补着灌木与青草的空间,挤挤挨挨把一座小石桥,完完全全装扮成绿色的迷彩。
丰水季节,桥面出水不高;旅游旺季,游人布满4米宽、25米长的桥面。小桥的拱券与桥上的游人,一起倒映在潭水里,如碧绿的荷塘上,盖着的鳞次参差的碧瓦水榭的屋檐,那红的、粉的、白的游人,便似盛开在接天莲叶上的映日荷花,鲜艳无比。游人如织,但并不嘈杂,那一潭碧水也仿佛一块吸食噪音的磁石,把那嘈杂的人声也统统吸引了去,让她变得那般恬静而温婉。
据说,这里是贵州通往广西的必经之路,也是云贵高原下到两广而入南海的交通要道,小七孔桥老早就肩负起了连接东西的重任,将云贵的山珍与南海的海味搭桥联姻。很容易就能想见,在一个美丽的清晨,一队,哦,或者就一两个商人,驾着骡马驮子,或者挑担背篓,在一片雾霭中,从这小桥上缓缓经过的场景:绿树,碧潭,晨雾,倒影,哦,最好,还叫他们时不时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和悠扬的马铃声……
据说,小七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国是最不缺少传说的国度,但对于美丽的景观来说,那美丽的传说,也就权做锦上添花罢了,又有谁会在乎呢?反正,来过贵州旅游的人,还有贵州的朋友们,说完黄果树再要推荐的,就是这小七孔了。
小七孔不仅是一座桥,更有山水的真美、大美。
枯木苍苔七孔虚,石桥碧水戏波鱼。
若无嘈杂人来往,便是诗家最美居。
【小七孔不只是座桥散文】相关文章:
1.不只是情怀散文
2.走过那座桥散文诗
3.回忆是座桥散文
5.不只是思乡散文
6.荔波小七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