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南面有一口建于清代末年的水塘,称观音塘。据传当年连续三年受旱灾困扰,村里的族长在梦中受观音菩萨点化,必须在村南面开挖一口塘,方保全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在族长的号召下,村民们有钱的捐钱,有劳力的出劳力,历时一冬一春,便建成了这口面积约十亩,深约三米的水塘,并命名为观音塘。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观音塘水质清澈,浅水区水草茂盛,草丛中有水鸟出没,夕阳西下之时,水面上波光粼粼,那闪灼的金色,如同我少儿的梦想。夏夜的晚上,我和玩伴们来这里抓莹火虫,捉迷藏,直至玩累了,便偎依在大人们身边,听他们谈论奇闻轶亊,渐渐进入梦乡。冬天的观音塘水位很浅,一场大雪之后,塘面会凝结厚厚的冰层,此时观音塘便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男孩子喜欢在冰面上玩陀螺,随着软鞭有节奏地准确舞动,陀螺犹如欢快的舞娘,飞速旋传着,在冰面上旋出一道道白色的印迹。有些胆子大的女孩子也会加入到冰面上玩耍,她们张开双臂,神彩飞扬地在冰面上舞蹈,舞出了快乐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音塘的水源主要来自田野雨水的汇集。每年春夏之交雨量充沛的时候,从四周田野溢出的雨水带着污泥汇集这里,注满水塘,此时观音塘的水是比较浑浊的,但经过十天左右,泥沙沉淀于塘底,塘里的水又会澄明如镜。正是这一塘清水,不仅为村民们浣衣洗菜提供方便,还为几十亩农田提供抗旱水源,每逢干旱之年,观音塘不惜流尽最后一脉水,浇灌受灾的庄稼。村民对观音塘也呵护有加,专门为塘埂砌了青石护坡,每隔两年进行一次疏竣清淤,并且制定村规民约,不准向塘里倾倒垃圾或乱丢石块。多少年来,观音塘一直清水涟涟,青春常驻。
直至二0一0年,村里在仙女河上修建了一座水库,水库之水可对农田实施自流灌溉,自来水也进入了每家每户,观音塘洗菜浣衣和灌溉功能渐渐消失了,加之青壮年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没有人进行清淤管理,使观音塘渐渐淤塞。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在塘里放养鲤鱼和鲫鱼,并在浅水区栽植莲藕,形成鱼藕共生的立体种养模式。初春,观音塘清水涟漪,水面挺立数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夏日,荷叶如盖,莲花吐艳;秋天,莲蓬飘香,鱼翔浅底;冬天,则奉献出美味的鲜鱼和玉臂似的莲藕。如今的观音塘,虽然没有昔日村民们浣衣的欢笑和浇灌农田的淙淙欢畅,但它确以另一种式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