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底,我和文友来到丽江古城。它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据说有800多年的历史,丽江古城地址独特,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具有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城内修建了多座“三眼井”,所谓“三眼井”是指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也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中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漫步在古城用石板铺成的路上,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晶亮闪光的各式铜器及花样翻新,款式新颖的各色皮革时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擅长经营买卖的纳西妇女们沉着地讨价还价,一桩桩生意就在她们自信的笑容中做成了。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有的人神态悠闲地散步,有的人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愉快了。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纳西人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为此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沿路还能听到断断续续的歌声,是从沿河的阁楼飘来的,只见一位身材魁梧、英俊的纳西少数民族胖金哥正在那里唱山歌,虽然我听不清歌词,但觉得曲调非常悦耳。楼下已经围了许多人,几位身穿纳西少数民族服装的胖金妹情不自禁的鼓掌加油助威。这里的楼大都是两层建筑,木地板,木楼梯,木窗户,手织的桌布,古色古香。楼下是商铺,楼上是饭馆,坐在楼上可以品尝到丽江的美味佳肴,欣赏着古城夜色,真是一件多么美哉舒心的事啊。坐在二楼的窗前,俯瞰街道和河面,欣赏窗外烟雨笼罩下的古城风景,品尝着丽江纳西少数民族特酿的“苦荞佳酿”美酒,令人心旷神怡,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再往前走,忽见河面上飘动着盏盏河灯。原来是古城的河灯漂放活动,据说是来自古老的民间传说:黑龙潭的龙王趁夜顺着玉河水巡游古城,点放一盏河灯为龙王引路照明,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平安,还能使自己和亲朋好友得到龙王的保佑,在今后的一年中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因此,在每晚古城的河道中,星星点点地漂动着一只只河灯。卖河灯的俊俏姑娘大都是本地的纳西人,她们淳朴迷人的气质与那河灯一样,明亮而楚楚动人。河灯在河面上缓缓飘动着,烛光映到水里化成一道道晃动的光影,小河似乎有了灵性,显得活灵活现。河两岸的大红灯笼倒影在水中,蜿蜒着流向远方。河灯的烛光与店铺的大红灯笼,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簇拥着,欢笑着,雀跃着,用激情点燃了夜晚的丽江古城。
夜晚的丽江古城,处处灯火通明,水波荡漾,熙熙攘攘的人们踏着古道,来来往往地穿梭。夜晚的丽江古城充满神奇、梦幻般的色彩,令人遐想、品味。那水车慢慢悠悠地旋转着,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古城的夜晚明净、妩媚。借着灯光,看见小河清澈见底,水草摇晃着那婀娜的身姿,犹如亭亭的舞女在翩翩起舞。灯影在河面上忽隐忽现,从黯黯的水波上,又逗起缕缕涟漪。暗淡的水光如梦一样,让人感到这里的宁静和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