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寺山散文

时间:2021-08-31

  市区南部二十五里,有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高度或是山形大体相似,人们称为姊妹山。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了仙的缘故,寺山便成了群山的佼佼者。

探幽寺山散文

  寺山,原名峙山,寺山系后人讹读所致,但已将错就错,弄假成真了。清乾隆《新泰县志》卷三《山川》记载:“峙山,县西南二十五里,山石上有羊蹄迹。相传龙女牧羊于此,士人柳毅为之传书洞庭,遂成姻缘。士人立祠于上,前有池,祷雨辄应。”柳毅传书的故事为寺山平添了几分魅力,唐贞观年间在东北山坳处建有“峙山龙女庙”,古庙主殿结构玲珑,左有魁星阁,右有钟鼓楼,后有唐柏一株,粗达数围,其伸向东南之桠枝粗若巨桶,覆压庙瓴,状如巨龙探爪,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毁。据清嘉庆十三年重修“太山行宫”碑文称:在新邑盖诸山之小者,而蜿蜒曲折,颇见灵秀,庙宇叠建,历有年所,是亦名胜之区也。明嘉靖时有内监李公游于此,低徊留之不能去,遂伐茅筑室以居,于旧殿之西北隅建太山行宫……也许寺山就在家门口之故,我觉得那不过是座极平常的山,多年来极少去过,是这些诱人的资料让我动了拜谒寺山之念。

  我是在阳春三月去的,车子一直开到山脚下,抬头仰望那气势恢宏的山门,轻视之心立即收敛,竟默默的说了一句:寺山,我来了!

  大概缘于恭敬之故吧,我放弃了以车代步的懒惰想法,徒步跋涉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呼吸着山里特有的新鲜空气,仔细观望寺山景色,只见山势险峻奇特、峰峦叠秀,山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的似动物在追逐嬉戏、有的像人在沉思、有的如耕牛在犁田……绿树掩映中,一群古色古香的庞大建筑于半山腰时隐时现,龙女庙、泰山行宫、玉皇殿、三清观、药王殿、无梁殿等斑斓辉煌,醉柳石、望柳墩、药王桥、王母池、神泉、仙人桥、羊蹄石、太监冢等名胜古迹分布山间,难怪每年的九九重阳节龙女庙会,方圆数百里的人们络绎而至,山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来寺山赶庙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神态庄重的跪在龙女塑像前磕几个头,祈求龙女保佑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人们对龙女如此虔诚源于古县志记载的那个古老传说:寺山有一清泉,与东海龙宫相通,有一年鲁中大旱,眼看颗粒无收,龙女起了恻隐之心,偷来龙珠私自为这一带下了一场透地雨,老百姓虽然得救了,可龙女触犯了天条,龙王大怒之下,罚龙女头戴木枷从寺山泉眼里出来,在寺山牧羊受苦。这一日,书生柳毅赶考路过,见山上有女子戴枷牧羊,特别是看到大片大片的青石板上踩下的羊蹄印,甚是奇怪,便向前询问,龙女向柳毅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欲拜托他向叔父洞庭龙王传书,请叔父说服父王,还小女自由,柳毅闻听龙女为解黎民之苦而蒙难,便放弃赶考,戴上龙女尺牍书日夜兼程赶到洞庭,于湖边长跪不起,后被巡湖夜叉引入龙宫,经龙王周旋,东海龙王终于解除了对龙女的处罚,龙女见柳毅正直无私,严守信义,遂起爱慕之心,与他结为夫妻,在寺山住下来。“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的故事,从古到今,闻名遐迩,寺山人塑龙女夫妇其身,使其面东,遥望东海,以寓龙女于斯仍眷恋大海故乡之意。因了这个故事,寺山也被赋予了爱情的内涵,不计其数的年轻恋人手牵手来到龙女庙,向神女夫妇虔诚的许愿,保佑自己爱情到永远。

  寺山虽算不的名山,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古今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驻足流连,宋代元丰年间进士、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的诗人龚适,写有五言律诗《游寺山》:庙貌依岩曲,恩威自昔传。交加多古木,澄澈一清泉。地有神龙隐,时无雨泽衍。乡民多受惠,祭祷在诚虔。明代云南知府王应修《寺山祷雨》、《谢雨》,清代荣河县令张相汉《登寺山》、杨继芳《登寺山有感》、王青黎《重九寺山登高》……大量的精美诗文题咏寺山的悠久历史和秀美景色,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寺山留书的飘逸潇洒的大字碑刻“传奇遗馨”,恰如其分的书写了寺山的风物传说,提升了寺山的文化品位,龙女庙抱柱上书法家刘艺先生撰写的楹联“多情不限仙凡界,挚爱长存远近乡”,为其增色许多。

  我站在巍峨的山峰上向两侧观望,寺山、黑山、黄山、云山、法云山和许多没有名字的山,似兄弟姐妹般静卧在那里,它们默默的相互注视、心有灵犀的相互鼓励,共同抵御着风刀霜剑、凄风苦雨的侵袭。我不是地质学家,无法考证这些姊妹山的岁数,但岁月的刀削斧砍痕迹显然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分明在告诉我这些山也许数万年或者数亿年,但雷电风雨未能分开它们、历史的烽烟未使它们各奔东西,这一切我们人却永远做不到,想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想起恩爱夫妻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想起热血赤子为国戍边白发老母倚门而望那种牵挂、想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鸟儿般飞离老巢自立门户那种无奈、想起父辈们操劳一生为后代建下安乐窝而自己却归于黄土那种无尽的悲伤、更想起我真诚相待的一位好朋友忽然莫名其妙的离去那种巨大的失落和苦苦挽留却无果的那种惆怅,我开始羡慕这些山了,山没有离愁别绪、没有牵挂和相思、更没有抛弃和被抛弃,就这么长相厮守千年万年一直到永久!

  寺山虽为石山却也有土,土虽贫瘠竟也育物,山上没有挺拔俊秀的苍松,却有伟岸朴实的翠柏,看吧!陡峭的山峰、幽深的山谷,犹如披了件绿色披风,那绿浓浓的',浓的似画师作画用的颜色太厚重了些,浓的欲流淌一般。三月的中国北方,许多树木刚从冬眠中无精打采的醒来,而这翠柏已将冬的影子驱赶的无影无踪,早已是春意盎然了,整座山郁郁葱葱、莽莽苍苍,倘若有春风拂过,你就听吧!满山会响起悦耳的涛声,这涛声不似大海汹涌的涛声那般让人心惊胆颤,而是委婉柔润、细腻悠扬,伴着翠柏特有的清香,让人陶醉其中。我极惊叹这些翠柏顽强的生命力,山上少得可怜的那点黄土,根本不够翠柏享用,于是,盘根错节的树根干脆裸露在烈日暴晒下、赤条条的躺在寒冷中,山石狭窄的缝隙里,也挺立着柏树坚强的躯体,人们尊其为穿石柏。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资料记载的那棵唐柏,虽被前人毁掉,看看它曾生长的遗迹也是好的,可惜遍寻不见。我惆怅的坐在一片羊蹄石旁,望着满山的老少群柏,忽然领悟到这些没有留下传说故事的翠柏,其实也有灵性,故乡的黄土虽不肥沃,但它们仍然热爱故乡,一代一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渴了、累了,信步走进龙女庙,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看庙老者热情的接待了我,端上一杯热茶,顿时清香四溢。老者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述寺山和寺山人的故事。我与寺山人没有深交,只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拜谒过龙女古庙遗迹,恰遇一位巡山的中年人,他告诉我:“这龙女庙马上要动工重修了,欢迎朋友到时来观光,寺山人最愿意多交朋友。”话说得诚恳、朴实,可惜我竟言不由衷,此后多年极少去寺山,但我却感觉到寺山人同寺山一样可爱!

  我曾十分羡慕那些生活在名山大川的人,他们是多么幸运,身边有古迹相陪、美景相伴,而我家乡的山水却平淡无奇,寺山之行让我忽然觉得自己如同住在用黄金宝石垒就的房子里而浑然不知自己的富有,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寻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山那水、那草那木,日月精华已赋予其灵性,更有那些朴实憨厚的人们啊!仍然承继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的优秀品质!

【探幽寺山散文】相关文章:

1.梁实秋散文艺术探幽

2.菊花谷探幽的写景散文

3.密境探幽乌龙箐的散文阅读

4.探幽大峡谷散文

5.李白的月亮在世界探幽

6.足踏白玉山,探幽灵泉寺的写景散文

7.浅谈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8.杨绛散文集《花花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