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每天都会买一摞报纸,在小区里摆一个摊,也不看着,只是在旁边放一个小桶。行人来来往往,大多数人在拿了报纸后,默默地把钱放进小桶里面,找零也是从小桶里拿出相应的钱。尽管有时候钱的数目不对账,丈夫也会说:“可能是行人忘了放钱了吧。”妻子也没有什么怨言,支持着丈夫。
那么,诚信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什么呢?
有人说:“诚信是金,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
有人说:“诚信是树,需要灌溉、培土、剪枝,直至成长为挺拔苍茂的岑天乔木。”
有人说:“诚信是泉,澄澈透明,涓涓不息,荡涤污渍,滋润心田。”
有人说:“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要把它播散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要星火相传,让每一代都能感到它的光明和温暖。”
有人说:“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它播撒在每颗善良淳朴的心里,它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
也有人说,诚信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的确,它属于一个人的个人习惯,但它也是一种责任感,一种道义,一种准则,一种对向外的声誉。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可见,就算诚信对个人作用不大,影响不大,但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是很需要诚信的。
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学校也是祖国的缩影,可以说这是一个小型的中国社会。那么,当代中学生对待诚信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提出了几个问题: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是残疾人在路边乞讨,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会的站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帮他(她)付车费,你会不会帮他(她)?结果会的人占15%,认为不会的人占85%。
(4)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名目繁多的招工广告、购物广告等,你对它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在70%——-100%的占14%,70%以下的占86%。
(5)如果你在摊位上购物,与店主讨价还价时,店主说你所购买的商品进价太高,没有钱赚,实在不能便宜了,你会不会相信?结果会的人占3%,认为不会的人占97%。
……
等等一系列的调查后发现,中学生对调查中的对象诚信度普遍较低,而且是生活中最有可能遇见的事。换而言之,就是学生对社会的诚信度评价不高。这就能说明我们的社会现状:缺失诚信。举几个例子:摔倒老人无人搀扶,原因竟是怕被讹人;广东佛山小悦悦被车碾压两次,7分钟内经过的18人竟无一人施救等等。
我们常说:“需要是因为缺失。”既然现状是“诚信的缺失”,那么,我们就需要建设社会的诚信,提高所有人民对社会的诚信度。
正如前面所说,:“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要把它播撒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要星火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到她的光明和温暖。”诚信,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传,继承的一种存在方式。若人人做到诚信,传递诚信,那么就会像一条链一样的传递着,且会一直传递下去的一种好的品行。
愿诚信传递与你我之间,他他(她她)之间,用诚信的荧光点亮这个社会!
[缺失的诚信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