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散文《故乡高粱红》

时间:2021-08-31
   “火红的太阳湛晴湛晴的天,高粱晒米谷穗弯又弯。一年四季你说数上哪季好,咱社员最爱这秋景天。”一曲老电影《战洪图》中的歌声,把我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影片中那晃动的、红红的高梁穗镜头,不时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在我眼前。     高粱古称“蜀黍”或“蜀秫”,因我国蜀地民族最先种植而得名。古书上还有叫“木稷”、“荻粱”、“乌禾”、“芦穄”等名称的,大都是以其生长形态来命名的。我国栽培高粱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黍之实”、“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的句子。《本草纲目》中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和玉米相似,但较窄,花序圆锥型。穗形有帚状和锤状两类,穗生长在茎的顶端,子实红褐色、橙、白或淡黄色,品种甚多,但以红高粱最为著称。高粱性喜温暖,抗旱、耐涝,耐盐碱,在瘠薄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我的家乡地处海河流域的子牙河畔,“春旱秋涝”是这里最基本的气象特征。农民早就有种植高粱的习惯。地势低凹易涝的大洼口,更是以种植红高粱为主。每年一到清明节,蹄声的的,耧铃声声,最先拉开春耕大忙序幕的就是耩高粱,因此有“清明高粱谷雨谷”播种方面的农谚。     小小的一粒种子,播入土中,吮足了大地的养分,不几日便钻出嫩嫩的小芽儿。继而,便长成头顶着露珠,随着春风轻轻摆动的小苗。尽管置身干渴的土地,但它那细如发丝的根须,还是挣扎着、拼尽全身的气力——下扎——再下扎;以汲取大地深处的些许水分,支撑着羸弱的身躯——向上——再向上;以顽强的毅力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生命绿色。     吝啬的一两场春雨下过,便是“麦子剃了头,高粱没碌碡”的时节。伴随着雨季的来临,给高粱松土、锄草,便提上了农人的劳动日程,此时也是高粱扬花、抽穗的时候。冒着滚滚热浪的炙烤,钻进一人多高的高粱地里,如入蒸笼,农民们挥舞着锄头,挥汗如雨的劳作着。高粱花和花粉,簌簌地落在了他们古铜色的脊背上;落在了他们淌着汗水的脸上;落在了他们的头顶上;因此有人便把他们戏称为“顶着满脑袋高粱花子的人”,“顶着满脑袋高粱花子”,也自此成了庄稼人的代名词。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家乡经常发生一夜间倾盆暴雨,沥涝成灾的天气事件。滚滚洪水袭来,此时的玉米、谷子、大豆等其他作物,便大都辜负了农人希望,无可奈何的“全族覆没”,沉冤在洪水中。只有满洼遍野的高粱,高高地昂起自己的头颅、挺起自己的胸膛,在洪水中摇晃着、挣扎着、坚守着、顽强地搏斗着,表现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性格。洪水稍退,它们便一棵棵恢复了勃勃生机,长穗、结实、晒米。在秋阳下,向人们毫不吝啬地奉献上自己沉甸甸果实。棵棵红红的高粱穗,象盏盏红灯笼,象熊熊燃烧的火把,象烧红了天边的一抹霞,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大概也就是家乡父老乡亲们,喜欢种植高粱的原因吧!     高粱的'籽粒去壳后称“高粱米”,可以用来蒸饭、煮粥,磨成面可以贴饼子、蒸成窝头,做成各种面食,曾是北方农民的主食。多少年来,人们就是吃着这种高粱做成的食品,长大成人。高粱除供人们食用外,还是牲畜的好饲料,是酿造白酒和制淀粉的上好原料。据说茅台酒、汾酒、五粮液等名酒,都是以红高粱为原料酿造的。民国年间,家乡大多数村都有酿酒的作坊,所产的高粱酒,也曾一度远销冀南的阜城、交河一带。此外,高粱米和壳是做醋的好原料。     高粱的秸杆俗称“秫秸”,穗下较长的那一段称“莛杆儿”,脱粒后的穗叫“秫秸穰儿”,这些都是编织、制做生活用品的好材料。     冬闲季节,村妇们用莛儿穿盖帘,缧箅子。亦或是把挑选出好的秫桔、莛杆劈开,在村边的坑塘中浸泡后,刮成长长的柔软的篾子,村妇们则用一双双纤细的巧手,用它编织成席子、锅盖帘、囤篓、草帽。秫秸穰儿用来扎成笤帚,这些土产的生活用品,有的可以和工艺品媲美,除自家使用外,还互通有无,变成商品,拿到集市上出售。秫秸较坚挺,还曾一度被用来做铺房顶的建筑材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冀中农村砖木结构的房子,大都是用秫秸来铺房顶的。可以说,高粱的全身都是宝,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千丝万缕的联系。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毛主席瞩望着抗日战场,看得见战火纷飞的青纱帐……”     这是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里的唱词。     高粱因秸秆较高,是组成青纱帐主要成员。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青纱帐是革命的摇篮;青纱帐是军民的粮仓;青纱帐是掩护群众和群众武装的天然屏障。青纱帐里布伏兵,青纱帐里举刀枪,青纱帐里喷烈焰,青纱帐是埋葬敌人的战场。敌人恨透了青纱帐,曾多次下令砍掉青纱帐,砍倒红高梁。我英勇不屈的抗日军民,为保卫青纱帐,为保卫红高粱,也曾洒下鲜血,献出生命,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正如现代诗人郭小川在诗中所说:“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好象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