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雨后杂谈》

时间:2021-08-31

  (一)

优美散文《雨后杂谈》

  夏日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无云,后一秒已是雷声轰鸣,狂风大作,暴雨倾泻而下,仿佛要把这浮躁喧嚣的世界冲刷的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这不,一行人无一人有伞,全都滞留在了一个还算宽敞的屋檐下以求避雨。不消一会儿,雨势渐小,一行人又笑语盈盈往回去。回到家,无事,随意翻书,莫名的我想起了自己与书为伍的日子。

  一谈起书,人们便说书是人类的朋友。它的确是人类特殊的朋友,得到过很多名人的赞誉。比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罗曼罗兰又说“和书籍一起生活,永远不活叹息”,直接把书提升到家人的位置。事实也是如此,有书相伴的人生是充实,完整的,也是精彩的。当你回首往昔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是如此奇妙,奇妙到你都不敢相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原来从来不孤单不寂寞,有那么多的的书籍陪伴着你走过了一春又一冬。

  与书的交流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一样,有的时候只是泛泛之交,有的时候可以似君子之交,平淡如水,还有的时候是相见恨晚的惺惺相惜。都说书海无涯,而浩瀚的书海实在是让人难以企及,若能够从中挑之一二静心赏读已是相当感念了。

  (二)

  从小就喜爱阅读,阅读的好处甚多,多的让我说不出它的好。或许这就似我们平常说的好些事好多话,我们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关于童年,记忆的人和物虽不多,但是与书相关的片段倒是还蛮清晰的。三岁多的时候,就开启了我上学生涯,也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旅程。记得那个时候,父亲总是让我在每天傍晚放学回家时向老师要一两支粉笔回家,然后亲自上阵教我识字。那时候太小,总是学不会握笔,字也写不好,没少被父亲用荆条打手心。父亲虽严厉,但很爱给我讲故事,念诗词。或许就在这潜移默化中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读书,背诗词。父亲常对我讲他小时候看过很多很多的书,多到能用农村里的大箩筐装好几箩筐。也正是因为看书成狂,上学的时候语言文字科目都还学得不错,但是数理化除数学外,其他一塌糊涂。基于他这个前车之鉴在,故而在我上小学后,他是不允许我看课外书籍的,这都是后话,在此暂且不表。

  说起来,父亲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不管是识字还是念书。那个时候,在幼儿园里面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再则老师教一些简单的规矩。时至今日,我仍清楚地记得我学的第一首唐诗便是父亲教予我的《清明》。从此,我便喜欢上了诗歌的韵味。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钟爱诗词歌赋的原因。一直都认为诗词的已经最是奇妙,而且是妙不可言。单单就是一个字或者几十个字就能描绘自然万物,人间百态,不得不感叹造物者的神奇,竟能创造出如此神奇,变化多端的语言和文字。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看的书籍难易程度和层次是不同的。自然我也是遵循了这千万年来不变的规律。当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童时,由于小孩子天性使然,特喜欢花花草草,小动物一类的事物,包括图画。90年代初期的农村,像这类的图画书是不多见的。正是因为这种书难得,父亲就会把每次抽过的烟盒收集起来,把上面的一张张图画剪下来,然后教我画画。不得不说,父亲虽在理化方面不怎么样,但是绘画功底也是相当不错的,据说是经常在小书摊旁边描摹练出来的。

  (三)

  前面说过在我上小学后,父亲是不允许我看课本以外的书籍的。他觉得他之所以在读书求学这条路上没走多远,一是因为家里穷,二是因为他自己偏科太过严重。在他看来,小孩子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尤其是小说,那更是玩物丧志。不过励志的书是可以看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则历史刊物也是可以看的。小时候,家里的书虽不多,但还是有好些历史小说,历史杂志。受父亲影响,小时候听了很多历史小故事,也看了不少与历史相关的连环画。后来上学历史科目从未不及格就得益于此,就连后来上大学,鬼使神差的又选了历史专业就读。

  不过,父亲虽说不许我看课外书,但是他从不会随意翻看我的书包和抽屉。可能是我比较主动,每回的作业试卷我都是主动交予他检查,签字,所以他没必要再来检查我的书包。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把向同学借的书带回家悄悄地看。当然这个阶段都看的是儿童看的懂得书籍,如《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三百六十五夜》、《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鹿斑比的故事》、《一片白羽毛》……这些书很多都是向同学借的,其他的是向学校图书室借的。那个时候学校图书很小,但里面的书籍足够我们看了。我很幸运,小学时的班主任是我的语文老师且又掌管着学校图书室的钥匙。她是主张学生就应该多看书,所以她从来都是鼓励我们向她借书看。受她影响,我对书籍是越来越喜爱了。

  在小学上到五六年级后,我看的书就不再总是神话、寓言、童话一类的了。小学五年级开始看《水浒传》(拼音版的),六年级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书都是向同学借来看的。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书,我有一套连环画版的《中国通史》,是白寿彝老先生主持编撰的。内容从先秦到明清,可以说是百看不厌。那时,年龄尚小,不识几个字只觉得上面的图画好玩。识得不少字以后开始把图片和下面的解说结合起来看。凭借这套书,初中时没少给同学讲里面的故事,讲的最多的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这套书总共六册,可惜在传借的过程中遗失了三本,如今还剩下已经被翻到残破不堪的三本。当时家里还有一些像《年羹尧大将》,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一类。这些书太厚,满篇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鉴于当时识字有限,只是随意的翻了翻。

  (四)

  刚上初中那会儿,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我,爱看书,自然是属于整天抱书看的这类。这个时期,我开始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原着)。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奇怪。十一二岁的年纪怎么就看懂了这些文字深奥,人物关系复杂古书呢,而且还看得如痴如醉。可我是真的看得懂。初一就把《红楼梦》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已经理清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现在想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由于看书成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也不分场合。记得向同学借了一本《爱丽丝梦游仙境》,深深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于是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藏其于课本之下继续看,看得是相当的投入。结果直到生物老师走下讲台抽走我的书,我都没反应过来。生物老师是全学校除了名的严厉。我居然有胆在他的课堂看课外书且还被抓,当时七魂六魄全吓飞了。课后,死皮耐脸,哭着喊着认错,才把书要回来。

  初中时期,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对世界名着有所接触。由于老师的推荐和要求,在这个阶段看了不少名着,如《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名人传》等等。

  初三开始接触言情小说。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看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所以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言情,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看过的唯一一本言情。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时间如此金贵,我居然跑到图书室借了本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也不知当时怎么想的。正如父亲所担心的那样,我果不其然偏科了,好在数理化还没差到天愤人怒的地步。

  (五)

  在后来,如愿升入高中。虽在县城,但好歹也是过重,我就一直这么安慰自己。(当时的目标是市里面的南山中学,没考上,分数差了一大截,后来因种种原因终于去了那里上学,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梦)高中的校园,不仅环境优雅,而且各种设备齐全。最让我开心的就是学校有一个大大的图书室,位于行政楼的一楼。那个时候我们称其为“图书馆”,后来上大学,跟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一比较,才知道中学的“图书馆”真不能称其为馆,那只是冰山一角,小巫中的小巫而已。二楼是阅览室,一楼只管借书,二楼的阅览室里也有很多书,还有一些刊物,不过只许看不许借。

  进入高中,同学们纷纷都借外国名着来看,而我却迷上了侦探小说,还有《世界未解之谜》、《地球未解之谜》、《人类未解之谜》诸如此类,还有武侠小说。当然,偶尔还是会看名着如《雾都孤儿》、《简爱》、《海底世界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高一的时候,晚上宿舍是到点要熄灯的,于是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面看《福尔摩斯侦探集》,明明吓得要死,还是抵不过好奇心,常常看到第二天早上一两点。高二迷上评析诗词类的文学作品,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

  再后来,同学们都觉得图书室里的书不过瘾,于是纷纷在校外租书看。学校附近有很多书店,他们都出租书,一天一毛钱,还算便宜。那时候,女孩子还看各种言情。言情小说在此时是相当的流行,出名的作家有明晓溪、郭敬明、张小娴、安妮宝贝,当然还有理性见长的韩寒。估计我是当时的例外,我从不租言情小说,我喜欢听好友转述,如《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悲伤逆流成河》等。记忆中我只租过两本书看,一本是不知谁写的《清宫秘史》,一本便是古龙先生的《天涯·明月·刀》,没想到后来这部武侠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只是改动剧情太多了,让我失望了透。

  再后来,如期步入高三。每天各种习题,各种试卷,哪里还有时间看书。我们每天不是在学习,那就是正走在学习的路上,时间在这一刻总是觉得不够用。心思回笼,没有人还愿意谈论跟课本考试无关的书籍了……

  (六)

  再后来,又一次升学了,大家各奔东西,进入不同的大学。我想,大学实在是真正让人读书的地方。大大的图书馆,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笔墨书香,有各种类别的书籍任你挑选。在大学四年,读过的书就更多了,类别也就更杂乱了,有小说,有散文,有诗词……更多的还是史学专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四年的生活转瞬即逝。弹指间,我又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读的书却不如以前多了。难道越是宽松和随意的环境,让人越发少了读书的乐趣和欲望?又或许是应正了那句老话“书非借不能读”?我想更多时候是缺少了当初读书的那种恬静单纯的心态吧,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处于迷茫和寻求的状态,而就在这迷茫和讯秋种,人们易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就容易致使人堕落,堕落在现实的物欲中而永不满足。哪里还有时间让自己娴静享受精神世界的充盈呢?一切以经济发展为重心是时下所有人默许生存“潜规则”,连地球也无力阻挡这已成定局的潮流。如此,还有几人肯让自己闲下来读几本“闲书”呢?

  然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还是要靠人来书写和留给后人评析的吧,既然如此,何不停下匆忙的步履,静坐下来,读上一两本好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