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应该说相识的比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调过来,在一所学校任教,当时就是接的她的课(学校缺人手,借她在那里兼课)。我接下课她就回四中工作。
交接时,我对课时安排上的“上早读”不甚理解,我们以前学校的早读都是学生自己完成。请教他人,语焉不详。我颇茫然。“上早读”的“上”字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来做?可是早读不是正课呀?
看看周围陌生的面孔,还是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她。她当时很年轻,圆脸尖下颏,眼睛不大,很是妩媚。她的嘴形不大双唇稍厚,而且唇线分明,饱满红润,像颗熟透的红樱桃。见我望着她,就爽快的说:早读就是带着学生背背课内的古文,古诗什么的,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听写一下生字,检查一下作业什么的。
我茅塞顿开,这句话起到了过渡作用,自然的衔接了我辗转教学生涯中的两个部分。
后来,我也调到四中工作。可分属两个年级组。真正熟悉起来,是零七年九月,她来我们年级接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们同头教学之后。
记得开学的第三天,我无意中瞥了一眼她摊在桌子上的教案,马上被吸引,新学期第一颗设计的非常全面、仔细,特别是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有层次有深度。
接下来的日子,我看到:班级虽然调皮的学生居多,可是课堂秩序好多了,学生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班主任,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秋季运动会她领着学生打出“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的横幅;随后班里的多媒体的屏幕背景换上了一张全班的合影,并且写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字样;学生下课后常围在她的身边谈天说地:备课时,她的习惯动作是侧头凝思;讨论时,樱唇轻起头头是道;批作文时,精雕细琢孜孜不倦……
我发现,她非常敬业,喜欢学生,也特会忽悠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成熟,总能循循善诱的启发学生发言,或谈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或分析课文或归纳写作特点或欣赏名词佳句……在这个过程中,她耐心十足,信心十足,爱心十足。久之课堂的氛围创设出来了,学生们勇于发言乐于发言,教学的意图得以贯彻。
若是外人,可能会感到她们班的学生口才好,有分析能力。但是我知道,这是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心血是对教材的深入了解,是对学生状态的把握,是精心的设疑,是赏识的鼓励……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她又迎来了一届新的学生。她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单亲家庭。由被丈夫遗弃精神受到刺激的母亲领着,寄居在姥姥家,名字叫刚强。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让刚强不“刚强”,调皮的孩子还经常欺负他。她知道这情况后,就在刚强生日那天,为他精心设计一个生日“爬梯”。教室里拉上五彩的花带,学生们凑钱买来漂亮的蛋糕,教室里回荡着 “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背景音乐,为刚强过生日。有的同学为他表演舞蹈,有的同学为他朗诵诗歌;有的同学谈及自己曾经的鲁莽向他道歉……高潮是同学老师围在一起,刚强点燃生日蜡烛许下心愿,大家齐唱“祝你生日快乐”的那一刻。五十多个青春的祝福话语,五十多双手捧出的礼物:娃娃、笔袋、书包、水杯……包装精美,琳琅满目,在刚强的桌上堆起美丽的小山,友谊的小山……
我受邀参加了她组织的班会。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虽然和她在年龄、性格上有差异,但是在对学生的喜爱,对工作的热情上是相通的(恕我也表扬一下自己)。很欣慰年轻的她有这样的精神。也为学生有这样的班主任而高兴,为身边有这样敬业的伙伴而自豪。
工作的环境变了。但我对她的欣赏和喜爱不变。茫茫人海,沧桑世事,能有一个令你欣赏喜欢的人在身边,况且她那弯弯的眉眼,樱红的小嘴还尽显着极致女人的风韵,是不是件快乐的事儿?
相识未必相知,相知才能相爱。但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知意。
【与君相知散文】相关文章:
1.散文诗与君别
2.与君书散文诗
3.再次与君相约散文
4.道与君子散文
6.与君有约春天散文
7.相知岁月年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