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有宽厚的肩膀,承载着过去皇族的气派和清新的风尚。摩登女郎的高跟鞋和那东北老妪的木屐可以用着同样的节奏敲击着着青石板地。如果你看到在街角有个戴毡冒的小伙佝偻着腰杆,俯在一白色的画布前临摹着一切,请不必惊奇。
市前,有一群人小聚在石凳旁,中间坐着一个八旬的老人,他那不见血色的双唇有力地叼着一烟杆,他颤抖的右手扶着杆子,左手撑着下巴,绕有趣味地说着某个年轻男人的事迹。
他因用西式的人工呼吸救了一位落水的小孩而为人所知。但是那个“他”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人清楚他姓甚名谁,现居何处。
我猜测他一定是为身材魁梧的汉子,因为英雄似乎都长那般模样。即使我认不出他的样子,没关系,因为他身上有个“英雄”的象征。听说他的左腹处有个三角的印记,那是人们在他趴下来救人的时候看到的。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无名的英雄。从娇阳初升到月落东山,我寻找着,寻找着,从不疲倦。其实,我也希望在这个繁华百态的城市里寻找自己。
夜色磅礴,小巷处,言语似夜行车。疲于喧哗的老人拿着一把蒲扇,光着上身,坐在自家庭院的门前,悠闲地扇着。在巷子与街道的交汇处有几户人家在卖地道小吃,叫卖声断断续续、续续断断。当我走进小巷总会有一种声音呼唤着我,这个北平老人的呼唤,急促又转为短暂。人力车夫是最不识趣的了,他们身上的汗水落地的声音,总是扰乱我的听觉。不过他们也蛮可爱的,让他们用车子把我从西城拉到颐和园洋车费才一元左右,车费便宜吧,但可爱处不是车费,而在你尽管坐在车子上看着车夫们途中互相取乐,讨论着各自的遭遇,那时,你定会有种莫名之感。
“啊!”一声呼喊,那种声嘶力竭我至今难忘,就在我前方不远处,一位叫卖的老妇人倒下了。那张围着车子的帆布染上了鲜红,在月光下,尽显血腥的罪恶。路过的车夫立马扔下了车子,一把揪住那歹徒,一脚狠狠地把他放倒,那歹徒的破帽子被甩掉了,那一把藏起的长辫子散了下来。逐渐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对那个歹徒的暴打越甚。参与其中的甚至有一些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过路人。
老妇人被扶上车子拉走了,留下那个男人,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凑了上去看了一眼,我被这一幕惊呆了:那个男人嘴里还嚼着干豆腐,他喘着大气,不停地咳嗽着,他那破烂的衣裳下,左腹处那个三角印记比鲜血的颜色更红,红得可怕……
自从那晚,我更加努力地要寻找一种,一种渐渐地在淡出我们生活的东西。习惯了在夜晚,抬着头,望着月光等待着也寻找着,据说,夜里睡不着的人,是因为醒在别人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