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人间仙境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人间仙境,因《桃花源记》而闻名于世。桃花源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了吞洞庭之湖色、纳潇湘之灵秀、沐五溪之奇照、揽武陵之风光,以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而誉满中外。
这里有武陵渔郎沿溪行欲穷其林的涓涓细流,陶渊明采菊东蓠饮酒悠然的菊圃,王质观棋烂舸的遇仙桥,缅怀先哲的集贤祠,古色古香的桃花观,还有那避秦时战乱不知魏晋的秦人村。桃花源始建于秦,初兴于唐,鼎盛于宋。桃花源里现存的“桃源佳致”石碑,便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常德,是湖南的一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城,迄今已有2270多年的历史。常德之名由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皇朝据善德山之名,取《毛诗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节度使而来。在常德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王墓妃冢,书院禅坛,道观宝刹,名楼古塔,星罗棋布,美不胜举,有“文物之邦”和“人文渊薮”之称。
昔尧时善卷让王位而隐居德山;春申君有门客三千而相楚屈原流放期间垂钓于柳叶湖;刘禹锡十载旅居六上太阳山;杨幺起义在柳叶湖设置水寨;袁宏道迷恋山水乐而忘返。
在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渔、樵、耕、读”,著名代表人物均是常德人。渔:指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捕鱼为业的渔郎。樵:《刘海砍樵》中的刘海。耕:有尧、舜、禹三帝之称的德文化的创始人善卷先生,在德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读:东晋名臣车胤,幼时“囊萤夜读”传为佳话。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宰,问桃源安在,唯桃花流水依然。”在常德这块风景优美的热土上,一千多年来,无数名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留下了足迹。
古代有屈原、陶渊明、马援、沈括、孟浩然、李白、刘禹锡、寇准、王安石、林则徐等人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近代有著名革命家秋瑾、向警予、爱国将领冯玉祥;还有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林伯渠、刘复基、滕代远、粟裕、廖汉生;著名作家郭沫若、闻一多、丁玲、沈从文;著名学者华罗庚、翦伯赞等人。或在常德居住过、或在常德任职、或游历过,他们的活动给常德的历史增添了光彩,丰富了常德文化的底蕴。
在我的记忆中,1997年的秋天,为了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为了给几家酒店舞厅招聘员工,我乘坐松厦老胡子的大巴从上虞来到了常德,我下榻在常德桥南批发市场。
这里曾经是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的中南五省物资集贸中心。市场地处鼎城区武陵镇常德沅水大桥南端319和207国道的交汇处,这个市场有我们不少上虞松厦人在经营雨伞业务。
听老乡介绍,常德桥南批发市场1985年由最初的南站轮渡河坡地摊市场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桥南工贸市场为主,家电、轻纺、副食、建材、水产、蔬菜等10多个专业市场拱卫其周,成就了气势磅礴的十里商城。
常德有一个比我们杭州西湖还要大的柳叶湖,湖面波光鳞鳞,一碧万顷,堤岸垂柳依依,芳草青青,湖中小岛点缀,璀灿夺目。在柳叶湖每逢端午佳节就会举行龙舟赛,这一天,柳叶湖到处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欢声雷动。一声炮响,湖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便奔腾呼啸,衔浪而飞,你追我赶,挠手们随着咚咚的鼓声,整齐地发出“扒起!扒起!”的号子声,拼力划桡。“加油!加油!”沿岸观众的啦啦声此起彼伏,其热闹的场面让全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常德人的吃是出了名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火锅,“萝卜炖排骨”、“红烧黄鸭叫火锅”、“腊肉炖香肠”。特别是那“甘锅肥肠”吃起来不腻,但够辣、够味。
还有经常能听到常德人打电话时,拿起话筒的第一句口头禅问话“哪么的?”这句话翻译成上虞话就有好几种意思,一是“问你怎么了?”二是“你在干什么?”三是“这事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的美誉,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美感。多少人向往着世外桃源,多少人向往着人间仙境,而常德就是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今生若有闲暇,我还会来常德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