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长水共因园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个地方,能够使你牵肠挂肚,这样的地方不多。对我来说,因园就是一个。

高风长水共因园的散文

  因园,位于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东首,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慕因园,原因有二:一是赵执信,二因范仲淹。你或许疑惑,范仲淹生于北宋,赵执信长于大清,二者怎么会在一起?

  现在的因园实际是两处建筑:因园和范公祠。因园是清初诗人赵执信祖上的别墅,而范公祠是后人因范仲淹曾在此读书而建。两处建筑相连相通,远远望去,绿荫遮蔽,黛瓦粉墙,小河环绕,泉水溢涌,实乃一处宝地。

  至于因园的含义,我一直未懂。我却感觉恰似“因缘”。正是冥冥中的“因缘”,使得范仲淹和赵执信这两位历史上的忠志之士相聚在一起。

  清朝淄博有三大文人,赵执信是其一。一条孝妇河由南向北贯穿淄博,是为淄博的母亲河,也把三大文人串了起来。中游蒲松龄,下游王渔洋,上游就是赵执信。

  对于因园,我心仪已久,终于在一个暮春时节,拜谒成行。

  因园所在之地名秋谷,背靠荆山,依势而建,高低参差,错落有致。

  因园正门在南边,满眼爬山虎的碧绿中,迎面墙上露出石刻“秋谷高风”四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据说由赵执信笔迹集墨而成。字若其人,诗人的刚正跃然石上。

  因园入口,是圆形的月亮门,四周爬山虎满壁,左侧一块直立的巨石上刻着“因园”二字,看落款为当地书法家手笔。

  进月亮门,小路分两叉。右边怪石林立,随石路弯曲,慢慢上山。左侧平坦,直通一亭。我当然先走右径。花木,山石,亭榭,泉池,处处为景,引人入胜。而最大的妙处,是把景色布局于春夏秋冬之中。

  有文献记载,四季风景是“春之日桃花夹岸,溪水流红;夏之日浓荫消暑,杨柳摇青;秋之日松涛盈耳,秋花飘香;冬之日竹石凝寒,泉水腾雾。”

  春夏秋冬四字,各有刻石为记,隐藏于绿荫之中。我慢慢寻找,把四块石刻都找了出来。不同的风景,在找寻巨石的过程中被尽览无余。

  到了因园的东南,出一个侧门,有一条小路,沿石壁向下,一侧是悬崖,一侧满树木,更加幽静。我撇开一行的朋友,偷偷溜了下去,边欣赏山石林木,一路到了一处小院。院中树木,高低相依,更有一株,旁逸斜出。三间房屋,青瓦白墙,坐南朝北。东边是石壁,巨石之下,有天然的石堑若洞。实为幽静之至。

  在此远眺,南面的小山巅,一座庙宇端坐其上,据说叫小泰山,也是一处精致的风景。留待下次游览吧。返回到因园的最高处,俯瞰整个秋谷,观其“山水皆有自然之趣,名花夹修竹,佳果藏清荫,地福锦鳞,林多啼鸣”的美景,我心中也时有感慨。

  想到赵执信少有才名,十八岁便中殿试二甲进士,二十三岁就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名躁京都。却因皇后国丧期间,观演洪升《长生殿》而被罢官。不由后人感叹“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但摆脱了官场羁绊的赵执信,却流连于长廊曲水、亭阁隐现、玩石排列、花草茂盛、好一个自在清幽的神仙府第中!

  所以,眼下看着众多亭台楼榭,我却独钟情于览秋台和衔月亭。我想象着,多少个清秋之夜,明月高悬,天高气爽,赵执信对影独坐,他会想些什么?是感慨世事的沧桑,还是叹喟人生的沉浮,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清正人格的无悔。或者,他驻足于听泉榭,静听流泉淙淙,细览迷人景色。他作诗曰:

  池光回映曲栏平,涧水遥穿洞户行。

  竟日深林响寒雨,四时空谷送秋声。

  主宾谈向铿訇息,鱼鸟从心寂历生。

  忆访仙人阅亭馆,水精帘槛坐分明。

  回收思绪,往下走来,到达山下的凉亭。旁边依偎着一池湖水。湖亭之间,一架曲折蜿蜒的石桥,曲水流觞,通向北面的石雕影壁。影壁正面镌刻“饴山谈龙”四个隶书大字,仿佛告诉人们赵执信晚年号饴山老人,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有《饴山诗集》、《饴山文集》、《谈龙录》等。影壁的背面誊刻着赵执信的生平传略,以供后人缅怀。

  因园以北,就是毗邻而居的范公祠。

  范公祠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与因园之间有圆门相通。门南卧着一尊清同治年间的石碑,我还在欣赏碑上的“秋谷”篆刻,朋友已经在范公祠里喊我了。

  跨过拱门,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与因园的众多山石不同,范公祠景色庄重许多。山门北向,二进院落,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古朴典雅。园中心一泉,石栏上刻有篆书“范泉”二字。我趴着栏杆下望,泉水墨色,深不见底。

  池北有范公亭,重檐八角,曲栏回廊,丹窗朱户,造型精巧。池边一座石影壁,位于两棵银杏树之间,上覆石雕冠,下刻须弥石座,四面镶石框,中间方石,上刻“山高水长”四个大字,草书飞白,俊朗飘逸,潇洒自如。细看款额,知为天启五年淄川县书法家张中发书写,旁有其弟张至发大段题跋。

  从范泉以东,折过屏门,拾级而上,经过一座石牌坊,就是范公祠。范仲淹端坐正中。立于像前,我深深地鞠躬,表达对这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文正公的敬仰。

  而旁边的吕祖殿,就不必进去了。

  拜谒完毕,向看门的老人道声谢,我与朋友从北门走出。门前,就是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后乐桥。站在桥上,回头看看,从“秋谷高风”到“山高水长”,范仲淹与赵执信,两位相距近千年却同具忧国忧民之心的文人志士,能够相聚一起,又该是多么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