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地里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31

  农民的一生,不是在田里忙碌,就是在地里奔波。田里地里,地里田里,来来回回,从早到晚,不知要走过多少遍,才能走到夕阳西下;不知要忙到啥时候,才能回到家里吃碗饭。

田里地里抒情散文

  可是,不到田里地里,又能到哪里去呢?田,是养育农民的地方;地,是农民生存的场所。锄头是筷子,土地是饭碗。为了能让饭碗盛满大米饭,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扛着锄头去种谷。农民的命就拴在锄头把上,农民的脚离不开土地半步。盘田种地是农民一生的衣食饭碗。农民的命离不开田地,不种田不种地,农民就只能吃西北风。靠田保命,靠地养生。田里种粮,地里栽菜。祖祖辈辈,一代一代的延续着。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就是为了想方设法改变生活,就是为了绞尽脑汁改变命运,就是希望好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越过越好。

  那时候,我们农民的意识差,只求衣暧饭饱便知足,不懂种田地要讲科学技术,也要发展规划,种田地也要产业理念,更新思想,调整种植结构。我们一直过着守株待兔的原始日子。田里地里的老模子老套套的劳作方式,一直没能得到更新。一年一年的在田里挖空心思的盘,也盘不出个子丑寅卯;一天一天的在地里精耕细作地整,也整不出个柴米油盐。那田让老黄牛耕来耙去,耕不出丰收的果实;那地被老农民翻了一遍又一遍,也翻不到闪烁的黄金。到头来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年年月月,依旧填不饱肚子,日日天天,穿不上保暧的衣裳。就这样,我每天的从田里到地里一步一步的丈量着。一年年一天天都在不停地丈量着,如果照这样计算的话,我的一生,不知要绕地球走了多少圈?种了一辈子田地的我,走了一辈子的路。可就是不明白丈量来丈量去,也量不出日子的幸福,量不出生活的保障。

  想当初,我来到云南时,只有妻子的一亩田二分地养育全家,田种稻米地栽菜。一年到头都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收割的稻米吃不到冬,种出的菜换不到几文钱。我感到明天没有新的希望,日子依旧过得那样灰暗,生活依旧那样缺油少盐。我想,不能再这样丈量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不停地去丈量,人,怕是要累疯了;人,怕是要失控了。人怕穷,猪怕壮。农民必需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生存的方式,生活才有希望,脚下才有出路。于是,我改变了过去的老观念,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当然不是离开田地。同样是在田地里打拼,但不再像以往那样劳累和受苦受穷了。我看到了新生活有奔头,我看到了处处日新月异发生新变化,我感叹日子过得多么的踏实。农民的心里再不像往常那样忧心忡忡,而是欢天喜地,笑容可掬。

  有人说:狼行千里吃肉,猪行千里吃糠。什么命就是什么命!我不相信这种说法,只要不怕苦一切都能改变的。机遇靠人去捕捉,老天爷对谁都是公平的。没有机会就去创造机会。思路决定出路。动脑筋,想办法。于是,我抛开世俗的陈见,我把我那一亩田改成地,栽上枣树,发展经济。这样人不累又不忙,何乐而不为?家里养起了小白兔,办起了兔业产业,成立了合作社。每天割回青草喂兔子,打扫打扫兔舍。隔三差五到地里走走看看,枣地里长草,马上扛来锄头清理干净;枣树黄瘦差肥,挑来兔粪施肥;枣树缺水,搬来抽水机,不用多久,一百多棵枣树就浇好。枣树叶子开始由黄变绿,肥嫩的叶片上,水珠子晶莹剔透,结出的枣子又大又甜又脆。把枣子采摘到市场上卖,城市人尝了枣子很喜欢。价格再高,有钱的人也无所谓。消费者吃得开心,我有了收入更开心。以前我种田种地多劳苦,哪有精力看书写作?现在,把果树管好后,多余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地不耽搁种,书不耽搁看,文章不耽搁写,人最喜欢一举多得。这就叫实惠。

  农民的人生因种出高品质的水果而高兴,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民有了新的形象,农民的青春重换一次光彩;农民的生活因敢于想敢于干,超前迈向新农村的小康大道,不再为填不饱肚子而去苦心经营。于是,日暮途穷的年代已经成为记忆。农民的田地宽广了,不种粮不栽菜,日子也能过得红红火火。没有田只有地,栽了果树更成器。一举改变了往日从田里到地里的贫穷的种植思维和原始的落后模式。现在走村过寨,看到的是一日千里的新变化,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处处人勤地沃,遍地花果飘香。钱袋子鼓了,农民的心情好了,一年四季,都是阳光灿烂。政策改变了农民的命运,政策富裕了农民的生活,政策给了农民致富的信心。

  现在到田里地里去,只要扛着一把锄头,用勤劳的双手锄草挖地,修枝剪杈,对果树精心管理。果子熟了的时候,摘一车石榴或摘一箩枣子,拉到市场上出售,数着钞票,心里甜蜜蜜的。心想这是一季的收入,却是往年一年的收获。

  以前在田里地里忙乱,忙来的是饥肠辘辘;如今在田里地里忙碌,忙来的是硕果累累。同样是忙,忙出不一样的结果;同样是田地,种出的是不一样的收成。

  农民除了田里地里的忙,有时还会用锄头做文章。一锄头刨下去,准能挖出个灵感来。晚上回家,把从田里挖掘来的思绪和激情,借着神奇的电脑,再点击出一篇篇来自田地里的文章……

  农民的希望在田里地里,农民的乐趣在田里地里,农民的情感在田里地里,农民的故事也在田里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