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茶场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从石山小学出来后,继续南行,翻过胡家坳,一片茶园迎面扑来。虽然是冬天,但掩不住的绿仍然是清脆欲滴的。沟沟壑壑,山山峁峁,一垄一垄的茶树,一丛一丛的茶树,在冬天的风里,承日月之精华,耐雨雪之磨砺,成了这南方之嘉叶,化质朴为神妙,华丽的蜕变,让我们为它的前世今生而倾倒。而茶园靠近武

大市茶场的散文

  长公路的一处四合院式的院落,就是大市茶场场部所在地。

  大市茶场,成立于何年?我没有考证。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来大市时,就已成规模。可以肯定地说,它应建于六十年代,据说是崇阳县商业局为了解决它的子弟上山下乡而建立的知青点。既能让子弟们免受插队之苦,又能参加劳动改造,还能创收,一举多得。足见当时领导之智慧。

  边说边走,便进了大市茶场的院子。院子呈正方形,格局没有丝亳的变化,但房子破落了,茶场也早已改制成个人的了,商业局的风光不再,它的下属单位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去的时候正是过年期间,只剩下一看门的老爹爹。见有来人,老爹爹便从门卫室里出来,问我们,客从何来?我说我曾是大市中学的子弟,以前常来这里戏,路过这来看看。爹爹说,看吧看吧!也没什么可看的。

  我们进得门来,我指着靠近马路那侧的一间屋子对朋友说,那就是我逃学看电视的屋子。我们走过去,饶有兴趣地扒着门缝往里看,空荡荡的,墙角还结满蜘蛛网。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中午,我吃完午饭去上学,结伴而行的是六队的新初,走到坳上时,碰到下屋胡家的海军,他对我们说,去茶场看电视吧?电视是啥?我问。海军回答我,他也不知道。海军这样的回答,让我感觉不靠谱,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说话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主。于是,我有些犹豫,我可是个好学生,从来都没逃过学,要是父亲知道我逃学了,非揍我不可。但海军一直在我耳边聒噪,蛊惑:电视怎么好看怎么好看?再说下午的课不过是劳动,躲一回是一回。新初也在一旁,像馋猫般馋馋地说,看看吧。看一回吧。经不住他们的游说,主要还是自己意志不坚定,当然也实在是好奇,要看看电视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就这样,我们挤进了茶场那间放电视机的小屋。十几平米的房子,挤满了人,鼻息就在耳边,热气都能感受得到。

  只见靠门前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比收音机大几倍的黑匣子,有一块反光的像玻璃样的东西,以后才知道那是荧屏,头上长两只细长的羊角。人们说那就是电视机。只见一个人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后,电视机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接着,那黑匣子中间的玻璃就闪着点点雪花,时不时有声音传来,又时不时的中断。那人开始转动那两只细长的羊角,原来那是接受电视信号的天线。两只羊角调了方向后,荧屏上的图像就渐渐清晰起来。我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荧屏,感到太神奇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那时,我们是多么的闭塞啊,美国人的阿波罗登月飞行都成功了,鄂南山区的我们竟然连电视是何物都不知道?容不得我们感叹,电视里出现了《乡村女教师》的字样,好象是苏联的影片,故事已记不真切了,但第一次看电视的经历却难忘。

  回到家里,父亲已露出金刚怒目脸,鸡毛掸子也拿在了手上。我知道下午逃学的事父亲已知道了,可恨的老师这快就告了密?我只得把下午去茶场看电视的事给父亲说了个来龙去脉。我绘声绘色的讲解,把父亲也逗乐了,他居然把举起的鸡毛掸子放了下来,看来,他也不知电视为何物?就这样,我逃过一劫。

  住在大市茶场附近,就没有没上山摘过茶的。早春的时节,一阵春雨过后,一阵春风吹来,茶场满山满坡的茶树一夜间就泛青了,那种青是鲜活的,那种青是有生命的。你走进一垄一垄的茶树,只要你愿意俯下身子来,你就能听见嫩芽冒出来的声音。那是对春天热烈的追逐,那是对季节深沉的爱恋,那更是勃勃的生长。随后,一道闪电掠过茶园,真是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茶园春色占先魁。你就能看见村子里的少女们,身披五颜六色的雨衣,戴着竹编的斗笠,胸前挂着竹篓,上大市茶场的茶山摘头茶去了。那青绿色的茶山,一下子像披上了五颜六色的盛装,岑寂的茶山顿时喧闹起来,满山的茶歌弥漫,那是乡村极美的一道风景。这叫采头茶,而这头茶只能少女来摘。据说,头茶的清香与未出阁少女的体香能制成像针一样细,味道隽逸清香的茶叶。当时出口日本,能换起不菲的外汇,也是崇阳县最主要的创汇来源。其实,这只是茶乡自古以来遗留下来的风俗,一经演绎就有了些玄幻。即使是“文革”时期,这个仪式也还残存着。而大面积的采摘,一直要等到清明后。那时,只要你愿意,就什么人都可以去摘茶了,然后卖给茶场换点油盐钱。

  我是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去摘茶的。这之前,我没有一分钟的摘茶经验。那天,也是细雨纷飞,我披着母亲给我准备的尼龙雨衣,穿着解放鞋,带好竹篮,就上山了。面对一丛丛的茶树,记得出发前老师给我们讲过,当茶叶的嫩芽长到一芽3-4叶时,就可开采了,当然一般只能摘一芽两叶,否则就不合标准,茶场也不会收。第一次摘茶,笨手笨脚的,我小心翼翼在茶梢上寻着一芽两叶,再轻轻地把它摘下。这种怕踩死蚂蚁的摘法,一上午下来,竹篮里的茶叶仍遮不住底。而我旁边的小红,却是摘茶的高手,只见她两只手在茶树上眼花瞭乱般的翻飞,像弹钢琴般,时而同时下手,时而此起彼伏,随之,一芽两叶,长短划一的纷纷落到了她的竹篓里。她那采摘的动作娴熟,优雅,充满美感,看得我瞠目结舌,艳羡不已。而那些被她采摘过的茶树,像修剪过似的,呈球型状,漂亮极了。很快,她的篓子就装满了一芽两叶,再摘就要溢出竹篓。她看了看我的竹篮,又看了看我摘的茶,量少不说,长短还不一,再看那茶树,像狗啃过一样,羞煞人。于是,小红便开始帮我摘茶,一直到去茶场过称,她也没再往她的竹篓装过一片茶叶。那次,她与学校的摘茶冠军失之交臂,我知道她完全是为了帮我,如果将我的茶叶和她的合在一起,第一名非她莫属。而我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她很真诚地为我鼓掌,还一个劲地笑

  我们出了茶场场部,走进大市茶场的茶山里,看着这依旧郁郁青青的茶山,一阵风来,似乎暗有清香,深呼吸,心旷神怡。呵,曾经青春年少的风华已渐渐远逝,那些日子仿佛就像是在昨天。只有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友情依然不老。我们归来,是不是依然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