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踩着稻浪的鼓点走进乡村,家门口的那棵桂花树,轻吟着季风的呢喃,父亲扛着挖锄,挑着满怀喜悦之情的箩筐,摇曳在金秋的枝头。
秋天,不知不觉地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家在乡村,关于乡村的记忆,岁月的枝头挂满风铃般的鸡鸣狗吠,牛吟猪唱。
父亲就像一名激情的鼓手,用他那双有力而大的手,用不知疲倦的身心,精心的敲击着乡村的旋律,乡村的颜色,从绿色演变成金灿灿的黄色,从金灿灿的黄色演变成红彤彤的火焰色,父亲再把一年过往编织成老屋最美的风景,玉米,红薯,洋薯,辣椒,生姜,板栗,红枣,柑桔,南瓜等等均是这幅乡村油彩最美的颜料,这幅人生最为动人的油画,被父亲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的描绘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到秋天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便是这幅油画最佳的观赏者,珍藏者。
父亲十八岁参加工作,从长沙粮校毕业之后就把整个人生投入到粮食事业工作之中,一干就是四十余年,缘于粮食,父亲有他最为经典的诠释:粮食是个好东西,民以食为天,有粮食的日子才是人一辈子最幸福的日子,饿不死。
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五大三反的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父亲作为一名粮食工作者,更加懂得粮食的重要性,那个时候的人民饥寒交迫,缺衣少穿,整天饥肠辘辘,漫山遍野光秃秃的,草根,树根,就是能够吃到一小节牛皮带,就是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不枉此生,可是,那个年代那里来这么奢侈的佳肴呢?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土地分在了人民自己的手中,母亲在家务农,兄弟姊妹众多,父亲每天朝九晚五,单位,家里,两点一线,从东际日头刚刚露出山头,到日落西山,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辆永久牌单车,前面托着年幼的我,后面拖着碎米碎康,我在父亲的肩上聆听着:马儿哟,你慢些走,慢些走……..的歌声,从童年走向青年,又沿着父亲曾经走过的山路,从青年走向中年,如今,我带着妻儿,经常寻觅着儿时熟知的歌声走在通往家乡的那条山路,走在那条缀满童年美好记忆,无比幸福笑声的山路,而路的终点,总是第一眼可以见到路口的桂花树下,父亲静静地坐在树下,母亲手挽满框又红又大又甜的蜜枣,翘首企盼……
每次回到老家,总是难免心疼的劝慰父亲几句:年纪大了,现在不愁吃穿,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吃什么的时候要舍得吃,该穿什么的时候,大胆的穿在身上…….
但是,一生中以劳动为幸福,以粮食为生命,以土地为舞台的父亲,就像一匹老马一样,托起生命的板车,无法停止,便在三亩多田,四亩多土上按季节种植着他牢记在心的农作物:你们生活在城市,什么都贵,老子现在还动得起,闲不住,活动活动,身子骨还结实些,怕什么,天地下最无私的就是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地,你付出多少,它就会回报你多少,人啊,一辈子,什么都能够丢弃,就是不能丢弃脚下的土地,那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命根……
闲不住的父亲如今退休回到老家,在城市工作的我也经常带着妻儿回家去看看,每当站在田间地头,目睹父亲在田土里忙碌的身影,回味父亲精心描绘的乡村油画,我对生命的理解便深一层,对幸福的诠释便进一层……
这个秋天,挂花依然飘香,稻浪依然舞蹈,老家的田野依然芬芳,而我再一次身心融入父亲精心描绘的油画意境中,我恍然领悟:我才是父亲花一生精力精心打磨的一幅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