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二则散文

时间:2021-08-31

  《商南茶》

故乡二则散文

  我是一个茶客!

  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台湾高山、云南普洱,只要有人告诉我哪里有好茶,我是来者不拒,一品为快。

  十多年前,在深圳,朋友沏一杯商南茶给我,说比商场里买的好。我不屑,区区商南,名不见经不传,何好茶之有?

  前几年每次返回深圳,我都带几盒商南茶去,送人,自己喝。本以为我带去的只是一份乡情,没想到一喝就爱上了。

  再带茶叶去,都舍不得送人了。舍不得送人,倒不是因我小气,只是因为上好的茶叶都用礼盒包装,我几千里路背去几大盒,实质内容一盒只有百余克,要实在的我送这华而不实的礼,怕是对收礼者的敷衍了。

  我次次都是拆了层层包装,取其精华,弃之外盒,随身携带。这没有外包装的茶叶,就像襁褓中没穿衣服的婴儿,外人看来,或许丑陋,只有在亲人眼里,它才显光华灵秀。

  有朋友来自台湾,也是茶客,有次和我讲起茶道,说他的茶具怎么的出身名门,价值不菲,他的茶叶,是他的茶农朋友专门为他而炒的。我笑:“你不会为了喝一杯好茶而自种一片茶园吧?”

  他亦笑:“奢侈不起。”他的朋友是小时的莫逆之交,他会在春天里,选一个连续睛朗的日子,驾车去朋友在山顶的茶园,赏茶品茗,这个香型、成色、火候都是按他选定的工序炒的。

  我觉得自己像刘姥姥,没见过大世面,只见过放在货架上的茶叶,没见过制作中的茶叶是什么模样,接不上话。随口便说,那以你之壶,沏我之茶,何也?

  茶客净手,取两瓶昆仑矿泉水,倒入水壶,电磁炉煮沸,取几匙商南茶入其名壶,倾入沸水,头汤用以洗杯,淋壶。繁文缛节,让我想起信佛之人的餐前祷告,想必这喝茶也是静心和观艺并举吧。

  茶客为我们每人斟一小杯,其色淡绿,盈盈嫩嫩,似乎是传说中的琼浆玉液,让人不舍入口,有暴殄天物之嫌。悄悄地,渐渐地屋子里就漫开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饮者齐赞好茶,不错!

  我取一玻璃杯,拈一两克商南毛尖置入,沿杯壁徐徐加水,茶叶在水中,如花开般绽放,颜色由褐黄变成了嫩黄,不几分钟,一根根嫩叶竖在杯中,如细嫩的小荷,挺立于一汪春水。

  我向来不善言辞,倒是茶客话多,他说自己只喝名茶,名茶就像名媛,都有着显赫的出身和高贵的身价。你的商南茶就象一个生长在乡野的村姑,它纯净、质朴、也有着优秀的品质和美丽的外表,只可惜没有一人叫富贵的爹娘……

  我很想送几盒商南茶给茶客,作为对他投其所好的馈赠和对家乡的宣传。但一想到它硕大的包装和娇小的内在,我就退却了,痛恨商家的卖产品变成了卖包装。

  后来知晓商南茶之所以凭此之微,卖那般之贵。原来毛尖茶品是只取茶树的第一片嫩叶,采摘时间是清明前后不超过十天左右,且要天气晴好。采茶季节,一个熟手茶女,一天采过一大片茶园,最大的收获也只有一斤茶叶,由此可见,商南毛尖称为茶中上品或是珍品实不为过了。此茶虽然珍稀,但它毕竟比不得黄金明码标价,如以数十上百克茶叶礼尚亲朋,怕受礼者以其菲薄不悦,继而弃如敝履了,那岂不是白白让送礼者失落受伤,于是茶商发明了小茶叶,大包装,可谓用心良苦。

  看了几集电视剧《北纬33度》,没想到这个以商南茶叶种植为背景,赶不上时代风花雪月的电视剧能够获奖,也知晓茶树在商南形成产业,也颇费一番周折,年代不短了。

  庆幸的是,近几年随着金丝峡在央视广告投入较大,商南茶也频频在国内国际茶叶节上亮相、获奖,我感觉如同邻家阿妹,眼看着她一天天变成了大明星一样喜悦。

  喜欢商南茶,因为你的味道,也因为你代表了乡情。

  《洛南豆腐》

  如果到了洛南,没有吃一顿洛南农家豆腐,那洛南算是白去了;到了洛南,逢知己畅饮,下酒菜少了洛南豆腐干,这酒也算没喝到位。

  吃着洛南豆腐,脑子里冒出一个词:“豆腐西施!”奇怪文笔犀利,不擅风月的鲁迅,怎会把西施一词许配给豆腐?

  豆腐西施,一则是指豆腐雪白如玉,软而不烂,就像美女的肌肤,二则是能做出如此绝伦豆腐的,必定是长得像西施一样的美人,粗手笨脚的爷们是干不出这番细致活的。

  我从小不喜欢吃豆制品,小时被奶奶调笑舅家姓豆。如今常有养生专家把豆制品的价值捧得高过人参燕窝,我偶尔吃些豆腐喝点豆浆算是开戒,豆芽因为看了央视的质检报告,绝对不会下筷。

  在商州的农贸市场,每每看到洛南豆腐干的招牌,我不以为意,洛南和商州近在咫尺,我不相信洛南的山水和商州有巨大差异,“洛南豆腐”也许只是商家的噱头和卖点。

  上周去了洛南,吃饭时朋友特意点了洛南豆腐,我调侃:为官一任,热爱一方,为官一方,宣传一方!

  朋友点的是水煮豆腐,端上桌来见一大汤盆,我想起“巨无霸”,感叹西式快餐比起中式土菜,真正领略啥叫小巫见大巫。

  切成菱形块状的豆腐横七竖八地仰卧着,上面点缀着几颗青菜,如果说其他菜品像是能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打扮时尚的淑女名媛,那么这盆水煮豆腐就是头上插着野花的乡村姑娘。

  为了不拂主人面子,我轻掂一块豆腐,蘸上红油辣酱放进嘴里,倾刻间,满桌佳丽,皆黯然失色。柔软、细嫩、劲道、香醇!

  ——好一个洛南豆腐,果真是名不虚传!

  以前有个朋友每次去香港,都要买巧克力,我劝她这又不是紧俏食品,本地超市比比皆是,何须舍近求远?朋友说:不一样的,巧克力不是生活必须品,吃的就是含在口中丝丝滑滑,入口即化的感觉。

  我和朋友都属吃货,对于美食,我只知好吃,却不知为什么好吃?好吃点在哪?而她却能品出每一种美食的细微与极致。

  《舌尖上的中国》红极一时,记得有一集是《时间的味道》,说的是一些朴素的食材,经过时间的历练,蕴含了岁月的精华,甚至还有一些老故事,就像记忆中的童年,母亲的味道,历久愈浓。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驱使下,机械作业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越来越多的食品变成了开袋即食,而洛南豆腐还恪守着原始的制作工艺,农民自家种植的黄豆,井水浸泡,石磨磨浆,铁锅烧煮,浆水卤成……这一切,也许该归结为洛南农村,这片最后的桃花源偏远闭塞,也许该赞美这一群乡民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正因为这慢慢地磨,久久地煮,融进了时光的味道,洛南豆腐才会那么独特美味。

  记得一本杂志中写道,在台北的一条陋巷,有一个仄仄的小食店,灯光灰暗,但它却能流传百年,很多明星大款慕名而来。据说洛南豆腐已挤进人民大会堂,期待有一天,在尺金寸土的北京,也有一个仄仄的小食店,它的名字就叫“洛南豆腐”,不求食客盈门,但求久远流传。